7日晚,王晓鹏博士在华中科技大学分享虹膜识别技术的奥妙与神奇记者任勇 摄7日晚,王晓鹏博士在华中科技大学分享虹膜识别技术的奥妙与神奇记者任勇 摄

  本报讯(见习记者田小春 通讯员王潇潇)“虹膜识别技术可以用来打拐,警察使用便携式设备扫描一下儿童的眼睛,仅用1秒钟就能知道他的父母是谁、家在哪里……”7日晚,北京释码大华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王晓鹏受邀到华中科技大学,分享虹膜识别技术的奥妙与神奇。

  王晓鹏是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2003年从该校电子信息工程系毕业后赴英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2010年回国创办北京释码大华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虹膜识别技术的研发与集成。目前,释码大华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60余项,其自主研发、有效、无侵权的虹膜算法已经通过美国知名法律机构的权威查清与认证,拥有牢固的技术壁垒。

  据介绍,虹膜是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虹膜识别技术则是基于虹膜进行身份识别,也是目前生物识别领域中安全级别最高的技术手段,近年来在中国市场上逐渐获得重视。

  “目前虹膜识别技术在支付、开锁、密保等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项技术完全可以应用在儿童打拐领域。”王晓鹏说,“利用这一新技术手段可以解决儿童打拐领域的现实难题。”

  为此,王晓鹏和团队提出“中国儿童大数据库”计划,并得到了国家公安部门支持。早在2013年,释码大华公司就与北京同仁医院建立了“中国儿童大数据库”采集点,利用虹膜技术采集了1000多名儿童的家庭信息。截至目前,数据库中的1000多名儿童还没有走失或者被拐记录。

  “打拐是一件需要举全社会之力的事情。我们希望借助虹膜识别技术特点为这项公益事业发挥一己之力,实现‘天下无拐’的心愿。”王晓鹏说,“接下来,释码大华公司计划投入500万元,在武汉建立100个‘中国儿童虹膜数据库’采集点,进行试点。采集点将分布在武汉市内各大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小学、幼儿园等儿童相关单位。”

  硚口区李女士的大儿子今年10岁,她即将生二胎。作为一名妈妈,儿童安全问题一直是她非常关注的问题。虹膜识别“打拐”即将走进武汉,李女士表示非常支持新技术惠及民生。但她提出几个问题——新技术产品是否收费?如果收费,普通老百姓会不会承担不起?虹膜识别技术频繁地使用眼睛,会不会对孩子的眼睛产生不好的影响?对于李女士的问题,即将负责采集点布置工作、释码大华公司产品和市场总监向伟解释说:“如果得到慈善机构支持,就不收费。即使收取登记费,也会非常便宜,价格肯定远远低于目前的DNA检测费用。虹膜识别与普通摄像头一样,红外光的强度与自然光也一样,使用10万次的辐射小于打1分钟手机,所以对眼睛是几乎没有伤害的。”

  王晓鹏向长江日报记者表示,希望医院、学校等机构能够和他们一起,共同推进虹膜识别技术在“打拐”公益事业中的应用。

  链接>>>

  虹膜识别“打拐”的优越性

  婴儿出生18个月后,虹膜定型终身不变。这个特征决定了虹膜身份识别的唯一性和稳定性。只要在这之后采集儿童的虹膜数据,并针对其家庭情况建立数据库。一旦发现地铁、路边乞讨的孩子,警察用便携式虹膜设备扫描儿童的眼睛,仅用1秒钟就能知道儿童的父母是谁、家在哪里以及电话号码等,从而迅速判断这名儿童是否被拐,并在第一时间解救被拐儿童。

  王晓鹏表示,目前虹膜采集设备已实现微型化,成本大幅度降低。相较于传统的DNA检测,虹膜识别更快捷、简易,且稳定可靠。

  (见习记者田小春 通讯员王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