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39年前它来到武汉,成为世界上最后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鱀豚
图文:3D打印的“淇淇”令水生专家哽咽
楚天都市报记者贺俊 通讯员孙慧 王环珊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宋枕涛
长长的嘴巴,浅灰色的背部,腹部洁白,水平伸展的鳍肢和尾鳍呈现出流线美。昨日,白鱀豚淇淇的3D打印复原标本亮相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博物馆。
这是国内自然博物馆首次对珍稀动物标本进行3D建模复原。39年前的这一天,淇淇来到中科院水生所,作为世界上最后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鱀豚,淇淇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生活了22年半后,于2002年自然死亡。1:1复原的“淇淇”3D打印标本,引来参观者们惊叹,更令当年参与饲养的研究人员一度哽咽。
白鱀豚淇淇的故事一直为江城人熟知。
1980年1月12日,中科院水生所的工作人员冒着大雪,从湖南岳阳的城陵矶带回雄性白鱀豚淇淇,它的颈后背部有两个深深的伤口,性命攸关。研究人员经过4个多月的精心治疗,终于将它治愈。
在水生所工作人员中,研究员王克雄是和淇淇呆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再次看到“淇淇”的可爱模样,他深情回忆起淇淇与研究人员之间的感情。王克雄经常需要淇淇配合做一些实验。有一次,淇淇不配合,他故意就把鱼桶等都撤走了,相当于给淇淇关禁闭。等他再来时,淇淇很快游过来。“它有200多斤,游过来时力量很大,正常情况下撞到我身上肯定受不了。”没想到淇淇在快靠近王克雄时,忽然把速度降了下来,用身体侧面碰了碰王克雄。“它对我们有了情感,不会伤害人。”
昨日,约30名小学生见证了“淇淇”的亮相,兴奋地上前观看、合影。“以前看过淇淇的照片,也听过它的故事,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在长江再次看到可爱的白鱀豚。”水果湖一小的五年级学生江小北说。
与一墙之隔的白鱀豚标本相比,淇淇的3D打印复原标本非常鲜活,外形相似度极高。
水生所研究员、水生生物博物馆馆长张先锋介绍,很多人在参观白鱀豚标本的时候都会问,这是不是淇淇?事实上,淇淇去世后,曾被制作成标本,但由于保护条件等原因,一直收在库房里,不便拿出来展示,他因此萌发了用3D打印技术复原淇淇标本的想法,经过与3D打印专业团队近两年的合作,最终赶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亮相。
张先锋当年曾参与淇淇的饲养和研究工作,眼前这个相似度有九成的3D打印标本令他哽咽:“它真的跟我们的亲人一样。”
“2006年,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这是一个悲剧,但是我们从淇淇身上学到的,正在用来保护江豚等物种。”张先锋希望能陆续复原一批长江珍稀动物的标本,呼吁市民保护这些珍稀动物。值得注意的是,长江生态恢复可期。1月11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三部委出台长江禁捕及补偿方案,2020年底以前,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护区以外水域完成渔民退捕,暂定实行10年禁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