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碳登”初步选址长江新城

  标志武汉在全国碳交易市场中处于核心和枢纽地位

示意图示意图

  武汉晚报讯(记者汪甦 通讯员符世成)10日上午,从长江新城创新发展中心(IDC)建筑方案国际征集评审会上传来好消息:中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中碳登)选址意向落地,初步将落户武汉长江新城创新发展中心,这标志着武汉在全国碳交易市场中处于核心和枢纽地位,在实现“中部绿色崛起”、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迈出关键一步。

  据了解,IDC项目选址长江新城起步区谌家矶商务总部区,位于江岸区谌家矶片区临江一线,南至江北快速路,北至谌家矶大道,东至兴盛路,西至滠水河东路,用地面积约9.36公顷(合140亩)。

  什么是“中碳登”?长江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它是碳排放权交易的一个支撑平台,为不同市场主体提供碳资产的确权、登记、结算等服务,也是全球公认、推动节能减排的市场化手段,“就是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这将倒逼企业自主实施改造升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加快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从长远来看,在节能减排和气候环境改善方面,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早在2011年,湖北作为全国七大试点之一(其他试点省市为: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和深圳)获批碳排放权交易,自2014年启动试点以来,二级市场累计成交量、成交额、市场履约率等有效指标均排名全国第一。据初步统计,试点期间参与碳金融创新的各类市场主体约1400家,注册资本超过2100亿,从业人员约5万人。

  “这次‘中碳登’初步选址长江新城是‘双选’的结果。”该负责人称,它的落户将是长江新城缔造绿色城市的缩影,具有样板意义。同时,新城也将依托于此,以绿色发展为核心,带动形成低碳产业集群。同时,随着碳交易市场不断成熟,碳基金、碳债券等各类金融产品将自发出现,逐步形成碳金融产业和相关碳服务业等新兴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武汉作为‘中碳登’的所在地,今后有望承办如联合国气候大会、中欧低碳峰会、C40峰会等国际知名会议。”多名与会专家表示,“中碳登”落户长江新城未来可期,将成为湖北国际交流与合作重要的窗口和“名片”。

  据悉,长江新城创新发展中心(IDC)项目除了中国碳排放权登记管理系统(中碳登)选址办公用房外,主要功能还包括:150-180米高的IDC大厦、具备“政务智慧服务”的市民服务中心,还有国际机构组织办公及展示中心、五星级酒店、特色商业街区、人才公寓等。以金融科技、国际交流为主导产业,是长江新城沿江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

  提议“武汉成为全国碳交易中心”第一人李长安:

  连续四年上全国“两会”交提案

  “好事!好事!”获悉“中碳登”初步落户长江新城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院教授李长安深感欣慰,他曾连续四年在全国“两会”期间递交提案,呼吁国家支持把武汉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升级为全国碳交易中心,进一步完善我国碳市场体系,从而参与国际碳市场竞争,争取话语权和定价权。

  李长安教授长期从事地貌与地质灾害、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变化、生态地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研究。在对长江进行的大量调查中,他认识到长江的资源和生态功能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发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随之,他也把自己的参政议政工作聚焦于长江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2014年,李长安提出依托武汉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通过建设全国碳金融市场中心,推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建议。“起初,大家对碳金融市场都还没清晰的认识。我结合大量调研和思考成果,写成文字提案提交到全国‘两会’。”此后,李长安继续调查、不断完善,接连四年在全国“两会”上提交有关提案,并利用各种机会为之呼吁。

  “长江新城是长江经济带上的‘明珠’,既要有产业又要有山水。‘中碳登’初步落户新城,更是新城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的有力证明。”李长安认为,无论是从区位优势还是从环境保护的现实之需来看,武汉都要在碳交易方面主动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