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4月8日电 题:好久不见,武汉的春天

  新华社记者

  2021年4月8日,距离去年武汉市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正好一年。

  从一个春天到另一个春天,跨越冬与春、经历生与死、战胜惊与险。

  这里的人重寻生活坐标,这座城市重获新生,生命绽放光芒。

  铭记

  “很长一段时间,我什么也不记得。但慢慢地,那些记忆、那些乐谱都回来了……”

  4月,武汉,东西湖区园艺花城小区,89岁的王欣老人仔细擦拭心爱的小提琴,对着钢琴校准音色,和着雨声,悠扬的琴声,穿破被绵绵阴雨包裹的天空。

  去年春,王欣曾一度发展至新冠肺炎危重症,生命危急,被医护人员数次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2020年3月5日傍晚,在湖北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医生在护送患者王欣做CT的途中停下,让住院近一个月的老人欣赏久违的日落(甘俊超 摄);右图为:3月24日,“看夕阳的老人”王欣在东西湖区园艺花城小区内拉小提琴(新华社记者熊琦摄)。新华社发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2020年3月5日傍晚,在湖北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医生在护送患者王欣做CT的途中停下,让住院近一个月的老人欣赏久违的日落(甘俊超 摄);右图为:3月24日,“看夕阳的老人”王欣在东西湖区园艺花城小区内拉小提琴(新华社记者熊琦摄)。新华社发

  “我依稀记得,送我出病房做检查时,医生停了一下,让已快一个月没看过太阳的我,感受了久违的落日。”王欣老人回忆说:“没有太多的云,也没有太大的风。我们就静静地看,也不说话。”

  相差60来岁的医患共赏夕阳,陪检员甘俊超按下快门,一时全网刷屏,在那个仍带寒意的春日温暖无数网友。

  4月9日,武汉“解封”后的第二天,王欣顺利出院。刚回家时,全身无力、记忆力下降……一系列后遗症和慢性病依然困扰着老人。经过几个月调养,老人身体状况越来越好,每天可以围着小区走上好几圈。

  “爸,中午要不要管你饭?”“不用,我等会自己下楼去吃碗面。”王欣与女儿的一句家常话,平淡,却透着温暖,一如去年春天的那日夕阳。

2020年4月15日,最后一批回撤的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向火神山医院敬礼告别。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2020年4月15日,最后一批回撤的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向火神山医院敬礼告别。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离开后没有机会回武汉,但每每回忆起那段日子依旧百感交集。”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维勤,曾担任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二科主任。亲历过武汉的至暗时刻,见证过“解封”时的欣喜,武汉的细雨、火神山的静默、战友情谊和病友的牵挂,成为他一生难以磨灭的记忆。

  上一个春天,面对新中国历史上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拥有千万人口的武汉史无前例地“封城”,在本该喧闹的时节,武汉人原有的烟火气没有了,街道空荡,人迹萧条,门窗紧锁。

  以武汉“封城”为节点,全国抗疫很快形成一盘棋。涓滴力量汇聚成大江大河,为战胜疫情构筑了坚实基础。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2020年2月22日晚,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医护夫妻涂盛锦(左)与曹珊在车内聊天。从大年初一开始,两人就住进车里,为在疫情中抢救病患,争分夺秒,以车为家;下图为:3月23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医护夫妻涂盛锦和曹珊在下班路上。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2020年2月22日晚,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医护夫妻涂盛锦(左)与曹珊在车内聊天。从大年初一开始,两人就住进车里,为在疫情中抢救病患,争分夺秒,以车为家;下图为:3月23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医护夫妻涂盛锦和曹珊在下班路上。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遇到抢救的,那是按秒算,尽可能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曾为节省酒店到医院的10分钟,疫情“风暴眼”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医护夫妻涂盛锦和曹珊在医院“以车为家”近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