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武汉8月25日电 (记者 张芹)记者从25日下午武汉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位于该市蔡甸区嵩阳山和新洲区将军山的首批碳中和林基地当日正式揭牌。据推算,这两片总面积为1112亩的碳中和林基地,未来30年可吸收3万吨左右的碳排放量。
设立碳中和林基地,是武汉市发挥森林碳汇作用的积极尝试。自2012年11月武汉市被列为国家第二批低碳城市试点城市以来,建设低碳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各方共识。经初步核算,“十三五”期间武汉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接近40%。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阎忠宁介绍,近年来,武汉市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低碳转型,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2020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60%。与2015年相比,2020年该市煤炭消费总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接近50%下降至35%左右。此外,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快速发展,城市碳汇不断累积。
阎忠宁介绍,目前武汉市正推动近零碳及低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创建,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生产生活体系。下一步还将鼓励钢铁、建材、化工、石化、电力等重点行业率先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制定行动方案,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推动创建碳中和工厂、碳中和工业园区。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副局长柯艳山介绍,为提高碳汇增量,“十四五”期间,该市将新植树造林10万亩,开展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低效林改造等森林经营40万亩。通过保绿护绿、增绿扩面、提质增效等措施加强森林保护发展,守好资源利用上线,尽可能减少碳汇损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