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水景观枯水景观

  近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由于水位降低露出白色防撞墩,桥下泥沙淤积,上面还留着河水一步步褪去的痕迹。同样在鄱阳湖,星子县水域已几近干涸,湖底露出大片土地,带着深深的裂纹,而一些地方则呈现草原景观。这种枯水情景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根据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最近的报道,整个鄱阳湖水体面积缩小到丰水期的十分之一。此外,松滋、虎渡、藕池三口河是长江水进入洞庭湖的重要通道。目前,这3条通道仅松滋河还有25个立方米流量进入洞庭湖,而其他两条早已断流两三百天。

  根据目前的情况看,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已经逼近极枯水期。2012年年初,受长江水位低、五河支流来水锐减和久旱少雨的影响,鄱阳湖也曾遭遇极枯水期。湖区水体面积萎缩至不足200平方公里,不到丰水期面积的二十分之一。水位的快速下降令航运、渔业以及居民用水受到严重影响。

  同时,鄱阳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它有着利于白鹤生长的生物链,是白鹤越冬的首选之地。每年10月,来自西伯利亚的白鹤会成群飞到鄱阳湖,直到第二年三月再返回。由于鄱阳湖小型鱼类资源丰富,江豚适口饵料充足,它也是江豚的一个重要栖息地。鄱阳湖的江豚数量占江豚总数的三分之一。但近年来由于不断遭遇严重的枯水,鄱阳湖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一些重要的物种也深受影响。

  水资源保护专家、前长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翁立达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说,客观上来讲,三峡的兴建对鄱阳湖水量的变化是有影响的。三峡蓄水之后来自长江的水量减少,水位降低使得它与鄱阳湖的水位差加大,加速了鄱阳湖水外流。

  同时,翁立达认为鄱阳湖水位降低也有其自身的原因,注入鄱阳湖的五条河流上修建了许多水库,这对流入鄱阳湖的水量也有影响。加上鄱阳湖这些年采砂严重,湖底的砂被挖掉导致水位降低。

  而长江水利委员会显然否认三峡对于下游的影响。《长江日报》援引委员会水文局长江水文情报预报中心有关负责人的话认为,每年枯水期,三峡对中下游持续补水,带来的是正效应。长江委1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峡入库流量为5200立方米/秒,出库流量达到6340立方米/秒。

  但早在2007年,由中科院、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委等单位共同主编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却指出,长江进入洞庭湖水沙的大量减少,对洞庭湖水体环境将构成潜在影响,造成湖区湿地结构发生新演替,影响珍禽候鸟的越冬栖息地和环境基础,威胁其生息。翁立达是该报告的主要参与人之一。

  除了中下游的枯水期,翁立达认为今后长江另外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会出现在入海口。

  翁立达举例说,建高坝大库对河流水资源以及入海口的影响在国际上是有很多先例的,比如尼罗河修建了阿斯旺水坝,之后入海的水量大大减少。美国科罗拉多河也修建了很多大坝,以至于它流入墨西哥湾的水越来越少。

  1958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开始兴建尼罗河上的阿斯旺水库,这个纳赛尔时代的标志性工程建成后,却给建造它的国家带来了一场生态灾难。一个严重的后果是大坝阻止了富有营养的“淤泥浆”流向地中海,以至于尼罗河水中的微生物不能给沙丁鱼和凤尾鱼提供食物,影响了很多埃及渔民的生计。更严重的是,三角洲因日入海水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土地盐渍化加重,海岸遭侵蚀后退。

  翁立达说:“现在长江由于受上游水电站以及南水北调东线、中线的影响。入海口流量减少,长江口原来的生态平衡被打破,未来咸水倒灌,泥沙堆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都会体现出来。”他认为这些影响都是潜在的,多年后才能反映出来。

  翁立达注意到,之前在长江支流如乌江、嘉陵江、雅砻江等批建的一些水电站项目,很多因为环保被叫停了,但现在很多又开建了。现实确实如此,由于连年的梯级开发,长江上游的干流和支流的水电站可以说已经首尾相连。

  “河流有很多功能,比如供水、航运、生态、旅游等等,发电仅仅是它的一部分,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有些过度开发了。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情况不太乐观。”翁立达说。

  他建议,国家应该有统一的规划和更高级别的管理层按照流域来统一管理长江,这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方式。比如英国泰晤士河、欧洲的莱茵河和多瑙河都是这样。但他直言,因为存在各种利益集团,目前在中国推行流域统一管理阻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