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孝感城区的祝存荣老人今年已88岁高龄,在孝感诗词界被誉为“诗坛泰斗”。退休后的30年里,老人创作2500余首古体诗词及楹联,其中1400余首发表于国内60多家报刊,并结集出版了个人诗词集。令人意外的是,近十年来,祝老的视力几乎等同于盲人,却依然坚持诗词创作。更让人钦佩的是,祝老膝下养育着一双年近五旬的智障儿子。11月6日,祝老告诉记者,正是诗词创作成为他的精神寄托,为他的人生撑起了一方晴空,支撑着他走下去。
只看得见人影
却照料一双五旬智障儿子
熟悉祝老的人,提起他的家庭都唏嘘不已,感慨其命运多舛。
祝老与老伴曾育有三子一女。天意弄人,二儿子、三儿子天生智障,健康并成才的大儿子刚满四十岁就不幸英年早逝。十年前,祝老视力骤降,一个大活人站在他面前,他只看得见一个影子。四年前,老伴瘫痪在床如同植物人,吃喝拉撒全靠祝老和孝女孝婿。去年老伴病逝后,几近眼盲的祝老开始一心一意照料58岁的二儿子和54岁的三儿子。
在街坊邻居眼里,祝老明慧,却是个一根筋的“傻老爹”。老二18岁那年走失,祝老苦寻半年有余,从春天找到秋天,足迹踏遍省内各地及周边省市。他曾骑着自行车,沿着铁路线一路寻找,大冷天里衣服汗湿了几遍;只要有一点线索,他就乘坐火车逐站寻找。有人劝他:“你真是死脑筋,大海捞针哪里去找?有一天他自己会回来,如果不回来,你也落得轻松。”这些话从来没在祝老心里落下一丝涟漪,每逢下雨、天黑,他都心如锥刺,不禁落泪,为老二心忧不已。好在半年后,祝老终于在江西寻回了老二。
后来,老三也两度走失。其中一次发生在2013年,老三险些被外地人骗走,幸好祝老和女儿女婿一起在火车站附近的旅馆将其拦下。
“每天都提心吊胆,他俩出门,只要晚归,我就怕得不得了。”祝老说,两个智障儿子在家里呆不住,平日在院子里玩耍,捡些破烂卖。祝老则在家摸瞎做饭,等孩子们回来吃。
家里的一角一物,祝老都熟悉,可以摸着慢慢来。可是出门就十分不便,尽管如此,祝老还是时常摸索着下楼,到小院门口菜贩那里买最便宜的菜。每买一次菜,都尽量省着多吃一段时间。
住在附近的女儿女婿也常将饭菜做好送来。提到六十多岁的女儿女婿,祝老连连称赞。“老伴去世前,女婿亲自将老伴接到他们家,尽心服侍半年,直至老伴去世。”祝老说,前几天,考虑到祝老身体每况愈下,女儿需要去外地照顾外孙,女儿女婿出了一笔钱,将老二送到福利院试住。如果老二适应那里的生活,祝老日后就可以轻松点。
祝老的生活十分俭朴。水电燃气、柴米油盐,一家三口每个月加起来总共花费不到300元。可是如果两个儿子不小心损坏了街坊邻居的东西,他会二话不说主动赔钱。
创作诗词30年
被誉为孝感“诗坛泰斗”
家有一双智障儿子,日子分外苦涩。祝老坦言,他曾时常感觉人生无望,好在有几位诗词界的老友时时相劝。是诗词,为他阴暗的人生点亮了一盏明灯,支撑着他好好活下去。
幼时,祝老曾于私塾苦读七年,恩师是清末翰林院学士胡滋衡,曾称赞他有吟诗作赋的天赋。1985年,祝老从供销社退休,开始尝试写诗写词,并受友人鼓励往外投稿,出师即捷报频传,从此潜心诗词创作。
30年里,祝老创作了2500余首诗词及楹联,其中1400余首发表于国内60多家报刊。他不仅成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也是孝感市、孝南区诗词协会的活跃分子,被誉为孝感“诗坛泰斗”、“诗坛三杰”之一。
2014年,有感祝老所创诗词精品颇多,若散落流失不免可惜,孝感诗词界的老友们遂鼓励祝老出版个人诗词集。多次上门沟通后,祝老终于放下谦虚愿意一试。“祝老经济困难,也不愿意麻烦他人,孝感诗词学会破例帮他出资1500元,出版诗词集《梅山松韵》。不久他收到湖南老友汇款2000元,坚持以交纳诗词学会会费的名义悉数归还学会。”孝感诗词协会副会长李和清和祝老是半个世纪的老朋友,他说,这也算祝老的“一根筋”,他一生只吃亏,从不占别人一分一毫。
十年前几乎失明后,祝老依然坚持诗词创作。平日里,一旦灵感触发,他便摸索着记下来,有机会再找人誊写。“我每次来他家,都要帮他誊写半天诗词。”李和清老人说,祝老的草稿,尽管字写得很大,却经常将两个字写重合,辨识艰难,时间一长,连祝老自己也不记得,誊写人还得费点脑筋自己琢磨哩。
诗词学会的诗友们,也常拿着自己写的诗向祝老请教,他从来都是耐心阅读并提出修改建议。每期《孝感诗词》和《澴川词曲》,他都要认真阅读,甚至对刊物提出改进意见,拿着放大镜逐字细看,看得眼睛受不了,就找旁人读给他听。
“诗词爱好就是我的精神寄托,只要有空闲我就会写诗,这样我就可以忘记眼前的烦忧。如果不是诗词,我想我肯定活不到今天!”采访结束时,祝老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