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十堰小伙汪勇从武汉理工大学政治学院毕业,并轻松在上海找到工作,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经过一番打拼磨砺后,他却选择回乡创业,开起了包子铺。开业半年来,汪勇的包子铺平均月销售额达10万元,一个月前,第二家分店开业。
说起自己的选择,汪勇说从不后悔,只希望能凭良心用好料,打造一个属于十堰自己的包子品牌。
主动离职,决定回家卖包子
“一个酱肉包一个香菇青菜包。”“40个肉包,4个一袋,分10袋装。”前日,17时许,还没到下班时间,东岳路上的一家包子铺前排起了长队。店内工作人员忙个不停,擀皮、包包子、上锅……一笼笼冒着热气的包子刚摆上柜台,瞬间就被一扫而空。这家名叫“清食明月”的包子铺,就是汪勇的创业项目。
26岁的汪勇是土生土长的十堰人,2007年考入武汉理工大学政治学院,学习社会工作专业,在学习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对商业的兴趣,于是申请到武汉大学辅修会计学,为自己充电。毕业后,汪勇被上海一家大型企业录取,从事市场销售,先后在北京、上海、东莞、云南等城市打拼。2013年底,汪勇主动离职,决定利用专业所长和这几年打拼积累的经验,自己做一番事业。
在2014年试水开了十堰首家青年旅舍后,汪勇觉得生活节奏还是太慢,琢磨着做出点“有创造性”的项目。一番冥思苦想后,他将目光放在“卖包子”上。
“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吃包子无疑最方便,也是最大众化的选择。但很多人不敢在外面买包子吃,因为不知道包的是什么肉、用的什么油,不放心。”经过一个多月的市场调查,汪勇发现,在“包子界”很有名气的杭州“甘其食”、南京“和善园”和上海“巴比馒头”,都主打“用良心好料做放心包子”,跟他的理念不谋而合。“当时就拍板,决定卖包子。”
苦练手艺 一个月吃掉500多个包子
今年3月中旬,汪勇开始着手准备,第一件要解决的事情就是技术,可从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他哪里会做包子?去培训学校学习、去其他包子铺拜师求艺,折腾了大半个月,原理倒是清楚了,可做出来的包子依然是奇形怪状。
“技术不行就多练。”4月和5月,汪勇和同学宋俊波两人在包子铺里每天就做两件事——蒸包子和吃包子,把每一次做的方法都记录下来,并请亲朋好友前来品尝提意见。“那两个月,我们一人吃了至少500个包子。”幸运的是,这些包子没有白吃,最终,两人调出自己想要的味道,6月1日,“清食明月”包子铺开业。
拒绝劣质原材料 做良心包子
“包子铺开业之初,每天4点起床,半夜12点回家,整天提心吊胆,担心没顾客,担心顾客觉得包子味道不好。”直到一个月后,产品质量逐渐稳定、日销售额也稳定在3000元左右,甚至有二三十人上门提出要加盟,但都被汪勇拒绝了。
市面上的加盟店一般一家加盟费5万元,二三十家至少能收到逾百万加盟费,这到嘴的肥肉汪勇为什么不吃?汪勇说:“因为我想打造自己的包子品牌,所以质量一定要保证,不能图一时的利益。”
“来他们这里买,一是味道不错,二是放心。”采访中,市民卜先生刚买了两个肉包,他指着柜台上一张张超市购物小票告诉记者:“以前可从没有哪家店敢把自己的采购小票每天公示给消费者看。”
“我们主打的,就是用良心食材做放心包子。”汪勇说,他的店只购买双汇专柜的猪前夹肉和金龙鱼食用油、不使用任何香精和食品添加剂,所有包子都是现蒸现卖,当天配置的馅料必须当天用完,每天上午做的包子过午就不再出售,晚上做的包子坚决不留到第二天。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10月清食明月分店在柳林沟开业,每日也是顾客盈门。
巧用网络打造包子品牌
酒香也怕巷子深,包子好吃也少不了吆喝。作为一名80后,汪勇在如何扩大包子销路上动了不少脑筋。印制带有“清食明月”的包装袋和豆浆杯、与银行合作推出“一元吃早餐”活动、与咖啡店合作打造“小清新”包子……汪勇将线下销售与网络推广相结合,让微信、微博、QQ、论坛等网络平台都成为自己宣传销售的渠道。前不久,本报推出的“首届十堰好味道”活动,清食明月从300多家商家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二等奖。
“我微信上至少有五六百个好友都是包子铺的老顾客,我会不定期对他们进行回访。”在大家的建议下,汪勇推出了微信预留包子业务。“近期还有个外卖包子的计划,大冬天里,可以让市民不用出门就能吃到热气腾腾的包子。”
如今,汪勇的包子铺已有13名员工,不少还是90后,谈起未来的路,汪勇说自己还会继续“折腾”,坚持做良心包子,逐步实现专业化、连锁式经营,让“清食明月”成为本地最值得信赖的包子品牌。(文/记者 任小帆 图/记者 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