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肤、蓝眼睛,带着腼腆的笑容,说着“蹩脚”的汉语——今年9月,22个武汉家庭迎来了这样一群特殊的客人。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学会了朗诵中国古诗,还能来几句俏皮的武汉话,不仅融入了中国家庭,还给武汉的父母和孩子带来了很多欢乐和启发。记者昨从常青一中获悉,下月起,这22位来武汉学习汉语、书法、武术等中国文化的外国学生将完成交换生生活,陆续启程回国。

  来到武汉,15岁的法国中学生奥古斯汀一直不能适应汉堡火腿变成热饭辣菜。“武汉人喜欢吃辣的,但外国孩子就怕辣。所以,只要外国孩子来了,全家菜单就没有辣椒。”寄宿家庭柳文辰的爸爸说,他还专门带着奥古斯汀到超市,选购食物,每次做菜,至少有两样是他爱吃的,“我们家平时早餐吃得很简单,一碗面粉就够了,但法国学生来后,饺子、蛋炒饭、玉米、鸡蛋、水果都会准备。”“我们的早餐基本是凉面包、冷沙拉,但中国人的早餐热乎乎的,又丰盛又好吃。”奥古斯汀说,很感谢他的“中国妈妈”。

  肖泽川对自己的“洋儿子”詹利文(中文名)赞不绝口。他告诉记者,“詹利文对自己很严格,也很守规矩,每天都按时回家,每次出行问清路线,很少打的。如果稍晚一点回来,也会发短信征求意见。”据肖泽川介绍,在英国,詹利文的家庭条件特别好,一家人住在别墅里,但詹利文从不乱花钱,有时还能自己做几道菜。

  和肖泽川一样,法国学生奥古斯汀的“中国妈妈”也有同样的感受:“奥古斯汀很节俭,会把喝完的矿泉水瓶在家里装满白开水放在冰箱里,而不是重新买新的。”

  “武汉家庭都非常热情。”常青一中发布招募寄宿家庭的消息后,短短两天就有118户家庭报名,经过严格筛选,选择了其中22个家庭。据介绍,两个月的交换寄宿生活,西方孩子身上优秀的品质,例如自立、节俭,还有对自我的严格要求,让寄宿家庭的中国孩子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