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一个灵感,让他开始行动。经过短短10天摸索研制,龚乃桥老人制作的“卧式吐痰器”于近日拿到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今年70岁的龚乃桥,祖籍武汉,1970年来十堰成了“二汽”的一名技师,2002年退休在家。“其实这个点子,一开始是帮我闺女想的,后来就以我个人的名义申请了专利,没想到竟然还通过了。”龚乃桥说。

  “好多同事都在申请跟医院有关的专利,你能不能帮我也想个点子?”今年8月的一天,在医院做护士的女儿突然问龚乃桥。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龚乃桥因为咳嗽起床吐痰。这时他突然在想:“我现在可以行动,能起来吐痰,要是那种动不了的人,该怎么办”?当天晚上,龚乃桥就跟女儿聊起医院里病人吐痰的问题。当他得知很多病人因为无法动弹,吐痰非常困难时,便决定在“吐痰”问题上做点文章。

  “我在百度上搜了很久,都没发现有一款适合卧床病人的吐痰器。”龚乃桥说,做完信息搜集工作,他就开始设计草图。

  “一开始想着设计成漏斗式的,但发现漏斗下面太细,上半部分也不方便用来吐痰,就放弃了。”龚乃桥说,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看到卫生间里的一个洗发水瓶子。瓶子洗干净后,龚乃桥在瓶子的底部挖出一个嘴巴形的洞,然后又用橡皮筋做了一个带子,将带洞的瓶子像戴氧气面罩一样挂在自己的头上。

  一个与嘴巴接触的容器,一个用于固定容器的带子,这就是龚乃桥最初的设计蓝本。之后几天时间,他又在原来基础上不断完善,并为这个容器增加痰液收集装置等零部件。之后龚乃桥还为这项发明取名,叫做“卧式吐痰器”。

  “从产生灵感到最后做出第一个成品,只用了10天时间。”龚乃桥介绍说,他的“卧式吐痰器”,主要分为接痰器、痰液收集装置两大部分,原理非常简单,但却非常实用。龚乃桥不仅拿着模型在自己身上做实验,还让外孙也模拟成卧床病人,带上“卧式吐痰器”进行模拟实验。

  “我后来以自己的名义申请国家专利,没想到通过了。”龚乃桥说,接下来他还将在现有基础上,对这款吐痰器进行不断改进,希望它能早日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