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西南边陲的涂家垴镇,有个省定贫困村——张远村,据传有1600多年的建村历史。
7日,农历除夕,记者走访张远,感受到这个古村落在城镇化浪潮中发生的深刻变化。
中午时分,记者来到上张湾一幢气派的四合院新居,正赶上屋主人张青松一大家24人在吃团年饭,院内人声鼎沸。
张青松1982年生,初中毕业后去深圳打工创业挣了不少钱。他在惠州花50多万元购有商品房,去年又在老家修建了这个四合院,造价70余万元。
为何回村建房?张青松说他有很浓的乡土情结,加上受村里乡村旅游规划的吸引,“日后乡村旅游发达了,这房子也可以来搞农家乐。”
村支书张才学介绍,上张湾有35户,外出人口相对较少。2015年,上张湾有10户启动了民居改造,村里给每户4万多元的项目补助。
这边热闹,那厢寂静。上村头的另一个湾子柯五包湾,记者看到了农村空心化的另一面。
这里大部分人家门户紧闭。最有人气的是种田大户柯昌来家,一家5口都在家。其房屋是新改造过的,与湾里几栋无人居住的土坯房反差明显。
柯昌来种有110亩水稻。“全湾有200多亩耕地,我相当于种了湾里一半的地。”柯昌来说。“全湾有23户人家,今年回来过年的只有3户。”柯昌来介绍。
在哪过年,进城返乡,各有选择。张才学介绍,如今,许多村民在城里安了新家,春节不回村已成常态。
全村户籍人口1390人,常住村里的不足400人。“城里人多了,农村人就少了,也算合理。但我们不能任由农村衰落。”张才学向记者介绍了张远村近几年改造环境、发展产业、遏制农村空心化的探索。
2012年、2013年,他们利用鄂州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机遇,对村落进行了合理“瘦身”。拆除了空心化严重的周秦封、陈焕枝等3个自然湾,以及废弃多年的村小学、榨油厂,复出耕地91.15亩。全村有31户选择有偿退出宅基地,带着补偿款进城安家。
复垦耕地形成的“指标”,为张远村换来了项目资金。修路,植树,美化,净化,张远把钱花在打造宜居村庄上。
记者看到,拆迁复垦后,大树保留了下来,古石桥加固一新。
把人留住,关键靠产业。
张远村发展生态农业,带动乡村旅游。2009年,他们引进投资者,把千亩荒岗地开发成了蓝莓基地,每年办蓝莓节,吸纳20多名村民就业;680多亩低洼水田开挖成了精养鱼池,120多户村民受益;4000多亩林地发展林下养殖,目前有林下养土鸡的大户5户。“虽然很多村民离村进城,但张远村不会湮没在社会变革中。”张才学对这个千年古村落的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