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丁宁(右二)夺冠后和主管教练陈斌(左一)激动不已。 新华社发10日,丁宁(右二)夺冠后和主管教练陈斌(左一)激动不已。 新华社发

  时隔四年,丁宁再次站上了奥运会乒乓球最高领奖台。

  打完最后一球,丁宁飞跑着冲上看台,与她的主教练陈斌紧紧拥抱在一起,师徒俩哭成一团……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作为一名奥运乒乓球教头,陈斌却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黄石人。

  7岁开始打乒乓球

  1966年,陈斌出生在黄石,7岁时他就开始打球。陈斌说自己的父亲特别喜欢打乒乓球,想让他朝乒乓球运动员的方向发展。

  当时陈斌在华新水泥厂子弟小学读书。

  “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小学地理老师吴明修。”陈斌说,吴老师是一个乒乓球迷,一有空就带领班上的学生去打球,经常和学生们切磋球技。放假后,吴明修老师自愿放弃休息,带着一群学生练球,从不间断。

  “那时候大家都爱打乒乓球。”陈斌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股打乒乓球的热潮。很多人一下班,就在院子里开打,有时候打到高潮,全小区的人几乎都会来围观,特别热闹。

  当时国乒基地还没有建起来,陈斌去体委训练时,只有一片低矮的平房。在放学后,他6点钟就开始练,一直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家。1976年,10岁的陈斌被选入湖北省省队,打了8年球。1991年他进入菲律宾当了一年外援。

  1992年,陈斌回湖北省当省队教练。2003年,陈斌被调入中国乒乓球队,担任国家队教练。

  带领五朵金花夺冠

  调入国家队时,陈斌一直任男二队教练。2010年开始,担任女子队教练,手下带丁宁、范瑛、陈梦、饶静文、赵岩5名女队员。

  陈斌说,刚开始从男二队转到女子队,平时因为和男队员说话大声惯了,而且有什么练得不对的地方,他一般当面就指出来。可是没想到“男女有别”。他用对男队员的语气和女队员说话,女队员都受不了。有时候他刚批评了两句,女队员的眼泪就吧嗒吧嗒掉了下来,弄得他手足无措。

  后来为照顾女队员们的情绪,陈斌说话也变得有艺术性了。他很少当面批评女队员,每次说话语气也比较温和,变着花样让队员们接受批评。

  经过数年的磨合,作为师父的他和队员们相处日益融洽,他手下的“五朵金花”也取得了不少漂亮的成绩:丁宁获得2011年世界杯单打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团体冠军、单打亚军、2013年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之俄罗斯公开赛,获女单、女双两项冠军;范瑛获得2011年世界杯团体冠军;陈梦获得2011年世界青年锦标赛团体、单打、双打、混双四项冠军;饶静文获得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团体、单打、双打、混双四项冠军,成绩斐然。

  为丁宁写十万字训练日记

  伦敦奥运会女单决赛,受困于裁判判罚的丁宁最终饮恨,未能实现“大满贯”的目标。赛后,心情不好的丁宁没有跟陈斌打招呼。

  在陈斌看来,丁宁欠他一个拥抱,而这个拥抱的愿望就要在里约实现。

  为了这个约定,这对师徒在里约奥运周期重新出发。四年中,经历了状态低迷、伤病困扰、技术革新、师徒争吵等考验,丁宁无论是技术,还是心理都变得更加成熟,并相继拿下了世界杯、世乒赛冠军。

  里约奥运决赛前,陈斌特别叮嘱丁宁,比赛中一定要全力去拼对手,毕竟已经成为“大满贯”的李晓霞同样状态火热,只有以冲击者的姿态,才有更大机会赢得比赛。

  最终,当比分定格在4:3时,丁宁成为继邓亚萍、张怡宁、王楠、李晓霞之后,中国女乒的第五位“大满贯”得主。

  “我们俩终于成功了!”赛后,丁宁飞跑着冲上看台,与陈斌拥抱在一起,师徒俩哭成一团……

  赛后陈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实现“双圈大满贯”将是丁宁下个奥运周期最为合适的选择,毕竟她今年只有26岁,东京奥运会时,正值当打之年的丁宁将是中国队最合适的核心,“再给我半年时间,我有信心让丁宁比现在更好。”

  此外陈斌还说,为了备战里约奥运会,他为丁宁写了8个月训练日记,足足有十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