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综合报道:“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也是决定是否集中供暖的分界线。到了“猫冬”时节,分界线以北地区的居民享受18℃以上的室温,吃着冰棍时,分界线以南的居民却饱受10℃以下室温的“冷酷”折磨,“基本靠抖来取暖”。实行半个多世纪的国家“供暖线”,打败“江浙沪包邮”、“甜咸粽子之争”,成功跻身为今冬南北网友PK的热门话题。

  冬天来了你所在地方被供暖了吗?

  “线”的北面:10月20日,哈尔滨市如期开栓供暖。据《哈尔滨市城市供热办法》明确规定,在供热期内,居民用户卧室、起居室(厅)温度全天不得低于18℃,室温一旦低于18℃,热企将承担相应责任进行退费;11月15日零时,北京市也开始正式供暖,若居民家中的室温达不到18℃,可通过供暖热线电话、“供暖微博”“供暖微信”,等多渠道进行投诉、报修。

  “线”的中部:11月16日,武汉最大的集中供暖商德威热力正式开启武汉市2014年度的暖气供应。目前德威热力已经覆盖了武汉市的24个小区,为两万多用户供暖。但由于目前用户人数偏少,公司整体上处于亏损的状态;然而,近年尝试集中供暖的江苏淮安市,其最大的热电企业面临的却是每年数以百万元的亏损,倒逼淮安放慢供暖步伐。

  “线”的南面:因上世纪五十年代划定的“供暖线”,决定了一到12月就“天无三日晴”的贵阳等城市在集中供暖的大门外徘徊。

  60年前制定的供暖分界线合时宜吗?

  2008年,供暖分界线以南的湖北、湖南等多地遭遇雪灾;2009年江西启动暴雪四级应急响应;2013年,浙江经历元旦暴雪考验;2014年2月安徽南部迎来暴雪……我国南方地区正经历着一个个的“寒冷”冬季。一项有2万名网友参与的调查显示,超过80%的被调查者支持南方供暖。

  按照“秦岭—淮河”这一供暖分界线,上海、武汉、贵阳等南方城市并非强制供暖区域。然而在这些城市,冬季室内常温经常低至10摄氏度,雨雪天甚至在零摄氏度以下。以至于有人调侃,冬天北方人“穿单衣喝冷饮”,而南方人则是“取暖基本靠抖”。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该分界线正日益被视为“不合时宜”。面对这种“不公”并不容易解决,有学者认为应以室外温度作为判断当地是否提供集中供热的决定因素。

  对此,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珏林指出,秦岭—淮河线是历史产物,随着国家经济状况的大幅改善和气候的剧烈变化,这条线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情况,南方供暖的需求理应得到满足。

  2012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认为,长江流域的江、浙、沪、鄂、皖、赣、黔、滇、渝、川及相邻区域人口有四五亿之众,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的五分之二强,国家应该将公共供暖向南方地区延伸。在其看来,此举至少有四大好处:供热暖心、拉动内需、增加就业、节能减排。

  南方集中供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寒冷冰冻天气席卷我国南方,南方实现集中供暖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其实,随着南方迎来新一轮大范围雨雪,关于南方应该供暖异议已经不大,关键是如何供暖。需要算算经济账、资源账和民生账,探一探南方实现供暖的最佳路径。南方集中供暖话题起于经济发展,能否落实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当地的经济状况。

  按照支出计算,北方的取暖费用并不便宜。北京市民周先生表示,按照一季30元/平方米的最高标准计算,其130平方米的住宅每月取暖花费超过900元。在南方的采暖主要是电器为主,安徽合肥市民姜女士表示,她冬天一般是开空调取暖,其140平方米的住宅电费每月约为400元到500元。这么算来,南方采暖的成本要比北方便宜不少。

  但是南北房屋的差异却在于,北方房子有保温层,而且墙的厚度更大。就算给南方供暖,也无法正常保温,且改造太难、成本也太高。相对于供暖,南方地区居民更需要的是保暖的房子,否则一旦供暖,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从环境角度看,业内人士介绍,北方采暖建筑也消耗了大量能源,要占到我国建筑能耗的40%左右。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对媒体表示,如果南方都采取集中供暖,将会极大增加我国的能源压力。

  当然,这也不能说集中供暖不能在南方推广。业内专家指出,一些大型企业拥有良好的余热、废热资源,可以对此有效加以利用,构筑区域性集中供暖系统。还有一些可再生能源供暖系统也可以推广,如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太阳能集热系统等,关键是要因地制宜、科学优化。

  (文章来源:2014年11月19日《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