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数据开放尴尬:

  内部数据打通困难重重

  大数据产业野蛮生长的同时,看上大数据产业的地方政府,也开始密集出台相关政策。

  以江苏盐城为代表,该市刚刚提出未来五年盐城大数据产业园将引进大数据企业500家,实现产值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盐城市还将设立10亿元的大数据产业专项引导基金和10亿元的风投基金——“盐创母基金”,并在运行成本、人才引进、激励创新等方面提供一系列政策优惠。

  武汉市于2014年提出,到2018年,培育年营业额超过100亿元的大数据企业5家,50亿-100亿元的大数据企业10家,新上市公司10家,全市大数据产业实现产值达2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新增销售收入过万亿元。

  根据贵州省的规划,到2020年,贵州大数据产值规模达到2000亿元,相关产业产值4500亿元。贵阳市还提出,投资120亿元建大数据产业园。

  然而,对于大多数地方政府来说,大数据产业园区仍处在布局数据中心的阶段,相应的大数据挖掘服务类企业布局还没有开始。一位多次参与地方数据行业调研的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前两年在内蒙古等一些地方调研过数据中心,部分地区的数据中心和园区有闲置的情况,甚至有的地方在用来放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参观过华为在某地级市的大数据中心,该项目作为当地新区的明星项目,被视作未来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该市一经济部门负责人介绍,数据中心对于他们来说,相当于数据仓库,接下来他们将围绕大数据的应用挖掘等进行招商。

  上述人士表示,目前国内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挖掘数据,加工数据,实现数据商品化,是他们很看好的领域,未来潜力很大。

  对于是否担心数据中心过剩和闲置,他表示就目前阶段来看还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未来可能确实会有大批的数据中心出现,但是否过剩还要从届时的市场需求判断。

  “随着工业4.0和互联网+的发展落地,生产生活每一秒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未来对数据存储的需求将是难以想象的。”他表示,目前地方大数据应用还未激活,但各地需要做好提前布局和招商。

  田杰棠建议,地方多出台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重点做好数据开放,营造大数据发展的良好环境;同时少做规划,少提目标,避免盲目跃进。

  同样的,在不少大数据商人看来,地方政府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当务之急,就是转变思维,逐步开放数据。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虽然高喊发展大数据产业,但政务数据的开放一直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阶段。

  齐红威表示,“我现在心里只担心两件事,一是政府开放数据的力度够不够大,速度够不够快;二是大数据市场是否会受到太多外来干预,除开这两点,我们有信心实现大数据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王叁寿也多次提及希望政府加快数据开放力度,同时他们也在积极搭建平台,推动政府政务数据开放。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当下不少地方政府针对政务数据开放,如何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等,已经在探索的路上。武汉市信息办一位负责人表示,武汉将建设全市统一的市政务云数据中心,首先将内部打通多个部门之间的数据,用数据代替市民跑路。

  上述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该项工作由市委书记牵头协调,正在全力推进中。不过其中涉及部门利益协调和数据格式统一的问题,推进难度很大,如何打通需要逐步探索。

  湖北一地市发改委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地方正在全面推进政务数据开放,但仅各部门之间的内部数据打通和开发已经困难重重;至于对涉及信息安全的公共数据开放,则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对此田杰棠认为,国家在很多地方做智慧城市试点和改革创新试点,对于大数据开放,完全可以择地试点,在试点的过程中尝试拟定规则规范。

  数据商对此表现出非常大的积极性。一位数据企业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们的目标是在未来和地方政府成立合资公司,以第三方机构的名义,为政府数据开放提供专业服务。

  “未来,政务数据开放,应该更多地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更多地交给市场来做。”一位数据商人说,他对未来的政务数据开放市场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