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拖延” 荒置5年才动工

  武汉土地市场从来就不缺少创纪录的高地价项目。大约从2005年开始,武汉土拍在往后10年间越演越烈。据不完全统记,截至2015年8月,武汉已先后诞生28个刷新成交纪录的地块。不过,记者走访发现,其中有些项目患有严重的“拖延症”。

  2011年1月,武汉西北湖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4.6亿元拿下常青路与后襄河北路交会处地块,楼面地价高达8778元/平方米。然而直到去年8月,本报记者走访该地块发现仍是荒草丛生。

  11月26日,本报记者再次探访该地时意外发现,晒地多年的地块有了较大变化,3个独立的建筑体都在施工建设中,其中一栋甚至已建起十多米高。在附近做了多年小本生意的吴先生告诉记者,“拆迁之后,这块地一荒就是好几年。前几个月,荒地开始动工,建筑也慢慢拔地而起。”随后,记者从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获悉,2015年9月21日,该局对武汉西北湖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王家墩广场项目规划方案进行了批前公示,内容包括总平面方案、效果图及日照分析图。公示时间为2015年9月21日-2015年10月1日。记者从公示附件了解到,该地块主要有A、B、C三栋建筑,A栋规划为综合楼,B栋为住宅楼,C栋为商业楼,地块总建筑面积64845.33平方米,其中商业10510.93平方米,住宅41276.04平方米。目前,在武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还查不到相关预售许可证。

  武汉市场内,另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拖延症”重症患者则是恒隆广场。

  2013年初,恒隆(武汉)有限公司(下称“恒隆”)竞得位于硚口区东至民意四路、南至顺道街、西至汉口中心嘉园小区、北至京汉大道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地块总价33亿元,楼面地价高达7200元/平方米。

  同年9月,恒隆宣布项目开工,不过,直至去年9月,恒隆广场才正式动工开建,晒地一年有余。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对此回应称:“恒隆的建设速度慢,是因为恒隆想把房子建成艺术品。”

  11月27日,长江商报记者走访恒隆广场发现,该地块紧靠武广商圈,与武商广场、世贸广场和武汉国际广场比肩而立,一位品牌房企的销售高管对记者说,“可以预见到,未来恒隆广场入市,将与武广商圈内多家商场贴面肉搏。”

  在交通方面,恒隆广场附近就是京汉大道武商路公交站,与轻轨1号线利济北路站相距不到10米,距离地铁2号线中山公园站也不过百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昨日,记者在项目一旁的过街天桥上俯瞰到整个恒隆广场的施工进展:工地内吊塔林立,多个挖土机同时作业,钢圈、钢条等建筑用材有序堆积,工人们各司其职,整个项目正在进行地基建设,工地围墙上贴着恒隆的宣传标语“只选好的,只做对的”。

  有业内人士表示,恒隆一向遵循慢工出细活的法则。上海两个恒隆广场,从拿地到开业,分别建了13年和14年。“港资地产企业总是爱拖延。拿地后七八年能开发入市已经算是快的,开发周期通常都在十年以上。”一位商业地产业内人士透露。

  偏爱滨江 多是楼市“销冠”

  高价地块偏爱滨江资源。武汉三镇三足鼎立局势下,武昌、汉口、汉阳的滨江商务区诞生多个刷新成交纪录的项目。而曾经的高价地块,后来大多以“销冠”的形式再次与世人见面。

  2005年,香港世茂集团旗下上海世茂建设有限公司以31.5亿元力挫和记黄埔、绿城和仁恒,以楼面地价1967元/平方米,夺得鹦鹉洲滨江地块,打造180万平方米城市综合体项目“世茂锦绣长江”。据报道,31.5亿的成交价还创造了当时国内土拍金额的最高纪录,更成为武汉首个“地王”。10年过去,世茂锦绣长江已开发至第五期,2015年首月,世茂锦绣长江五期以4亿的销售额迎来开门红。

  2005年4月,瑞安以约33.9亿元拿下汉口永清片旧改地块,楼面地价约为2339元/平米,轰动一时。作为武汉内环江边最大的综合性项目,武汉天地雄踞长江二桥北岸,扼守桥头堡。十年来,武汉天地先后推出了武汉天地御江苑一二三期、武汉天地B9、武汉天地B11、武汉天地B13以及武汉天地云廷等高端豪宅,几乎成为武汉豪宅的代名词。

  2009年9月,万达以约19.65亿元价格购得武昌积玉桥地块,楼面地价约为3931元/平方米。积玉桥万达广场总规划面积约6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70亿元。2012年,180米的5A甲级超高层滨江写字楼建成,同时还有24万方全江景大户豪宅万达公馆和六星级万达威斯汀酒店。

  2013年9月,复地力压越秀、佳兆业,以约16.34亿的成交价拿下汉阳四新滨江地块,溢价率约为41.5%,楼面地价攀至5305元/平方米,创下汉阳滨江片区单价纪录,打造复地海上海项目。2015年8月,复地海上海开盘即成当月销冠。

  ◎专家

  为等房价达到高位入市

  11月28日,湖北中原研究中心经理杨丽宇杨丽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武汉土地成交的高峰时期发生在2007年、2009-2010年、2012年和2015年,其中2010年和2015年的土地成交楼面地价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她称,“2007年正处于商品房发展初期,楼市整体进入高速发展期,土地成交量也随之攀升。2008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房地产市场火速降温,土地市场成交亦冷却。2009-2010年,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救市政策,使新房成交迅速回暖,带动开发企业拿地热情复燃。2012年武汉进入城中村改造高峰期,二环内城中村地块集中入市,吸引开发企业出手拿地,2015年土地市场进一步火爆。”

  就今年而言,土地市场逐渐呈现火爆之势,品牌房企纷纷逐鹿大武汉。武汉1-10月住宅市场成交量价齐升,仅前10 月成交套数就与2014年全年的成交量持平,巨大的市场容量及发展潜力,吸引了开发企业蜂拥而至。

  记者梳理发现,从首个高价地块诞生开始,十年来各个高价地块项目出生相同却命途迥异。大部分开发企业因为资金成本原因,不愿囤地,而是实行“滚动开发”模式,希望能够尽快回笼资金。

  而少数项目多年迟迟不肯动工的原因是什么?湖北房地产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中)市场研究总监李国政认为,主要有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的原因,政府方面涉及到拆迁、规划调整等,需要时间完成过渡;而企业方面,有的是因为拿地时楼面地价过高,如果按照正常进度上市,房价也将随之提升,可能陷入“降价即亏本、保价则滞销”的两难境地,需要等房价总体达到高位后方可入市,另外,也有可能是股东纠纷等其他原因。

  那么,高价地块项目突破的方向有哪些呢?“平价高周转、降低资金成本、提高销售均价和匹配区域价值提升。”杨丽宇提到,在竞争红海区域,实现高溢价率的可能性极低,提高周转速度才是更明智的选择,同时,需要考虑在成本与售价适配的前提下,打造项目亮点,实现竞争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