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钢铁工人转型成网约车司机的张师傅。从钢铁工人转型成网约车司机的张师傅。

  盛夏,武汉市青山区。远处巨大的烟囱耸立在灰蒙蒙的天空下,一辆辆大型罐车、挂车急速行驶在尘土飞扬的路上。破旧的红色砖房旁边,时不时有私家车车主开着双闪,招手的行人迅速钻进车内,小车呼啸而去。这些揽客的私家车,都在使用“滴滴”、“优步”等网约车平台揽客,去年从武汉钢铁厂离职的张师傅正是其中一员。

  7月18日,国内最大的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发布了一则《移动出行支持重点去产能省份下岗再就业报告》。报告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平台已为中国17个重点去产能省份的30个重点城市,提供了388.6万个就业机会(含专快车和代驾),占这些省份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7.8%,其中,有31.1万人来自煤炭行业,21.9万人来自钢铁行业。

  从钢铁工人到专车司机,在眼下去产能的经济大背景下,已成为职业流转的常态。近日,几位钢铁工人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在转型专车司机前后的辛酸与欣喜。

  文、图/广州日报特派记者陈诗蓝

  专车司机张师傅觉得自己很背。2015年12月,武钢集团通过“内退”、“临时歇工”等措施裁员1.1万人。张师傅说,此次裁员采取“一刀切”政策,45~49岁的女职工和55~59岁的男职工都要“内部退休”,而此时,离张师傅的55岁生日刚刚过去3个月。

  转行

  现在每个月只能拿1550元,加上我老婆每个月的退休金1800元,女儿现在没有工作,一家三口一个月只有三千多元,哪够生活?

  见到张师傅时,他刚刚“过完早”(武汉人吃早饭的意思),本应在前一天晚上进行的采访,因为张师傅载客到了离家约28公里外的黄陂区而作罢。他招招手让记者上车,车上手机显示着“滴滴出行”的软件界面。1960年出生的张师傅说话夹杂着武汉口音,两鬓斑白,戴着老花镜,眼睛有些浑浊,身材略微发福。

  “刚开始我们都不太相信,在这干了一辈子,这么大的国有企业怎么说裁就裁了。” 记者提到“老东家”时,张师傅的表情略显不忿,“我是1976年进的焦化厂,那时武钢征用了我们家附近的土地,为了补偿我们,就让我进了武钢。”

  因为征地,张师傅的哥哥姐姐都得以进入武钢,现在他们都已退休,可以顺利拿退休金,而张师傅只有等到60岁满才能拿退休金,55岁到60岁之间,每月拿厂里1550元的补助。

  “内部退休”,给张师傅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原来我在厂里是一个小负责人,在工人里工资算高的,一个月可以拿四五千元,现在每个月只能拿1550元,加上我老婆每个月的退休金1800元,女儿现在没有工作,一家三口一个月只有三千多元,哪够生活?”

  吃了四十年的“铁饭碗”一夕不保,最开始也让张师傅无所适从。“刚内退的时候,我心里有点失落。”

  回想起刚回来的两个月,张师傅轻微叹息:“就每天打打牌,或者到楼下广场坐一下,转一下打发时间,不然能怎么办呢?”

  离开“钢铁王国”后,张师傅的同事,有的去做协警,有的去当保安,甚至还有人去养猪,张师傅也被介绍了一个开车送菜的工作,但他拒绝了,“就是把菜送到各个地方去,早上四点多出车,晚上六点多收车。”

  这种工作对今年56岁的张师傅来说,身体有些吃不消,但他也没有更多选择,“我们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进武钢了,没有文凭,这四十年都待在武钢的焦化厂里做设备维护,没什么其他技能。”

  迫于无奈,在侄子的介绍下,张师傅开始从事一个新兴的行业——网约车。

  “我的车是2012年买的,加起来14万元左右,车型、车龄都符合网约车平台的要求。”但目前,网约车平台对司机的年龄要求是不得超过55岁,张师傅正好处在这个“关口”,勉强当上了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