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新浪湖北| 资讯|城市| 鲜城| 旅游| 健康| 汽车| 惠购|达人会| 站内导航

|邮箱|注册

新浪湖北

新浪湖北> 资讯>社会>正文

武汉卢沟桥路被写错40年 地名办:更改市民做主

A-A+2013年1月8日08:11长江商报评论

京汉大道十字路口附近的路牌。本报记者 王筝 摄京汉大道十字路口附近的路牌。本报记者 王筝 摄

  “武汉重要的旅游观光地段汉口江滩至武汉天地附近的‘芦沟桥路’应为‘卢沟桥路’,这个字错误以讹传讹延续40年。”近日,武汉市政协委员、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俭递交提案,指出这一地名错误。

  “芦沟桥路”的“芦”应为“卢”

  记者昨日走访发现,街道路牌及门牌一律写成“芦沟桥路”。“芦沟桥路”的lu字咋写?当地居民都说“应为芦苇荡的芦”。此外,武汉市地图、百度、谷歌等网络搜索引擎和相关文献均将此地名写作“芦沟桥路”。

  据史载,“芦沟桥路”的地名始于1946年,即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二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汉口市政府将原日租界里由日本人定名的“大正路”更名为“盧溝橋路”,表达纪念抗战胜利之意,缘由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由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的。

  宋俭认为,卢沟桥的卢字是有着特定的含义,卢沟桥名起于卢沟河,卢沟河又称黑水河,卢字古义为黑,故名卢沟。而芦字则是没有这个含义的。他还指出,现在很多重要历史文献,包括《毛泽东选集》都已将“芦沟桥”校勘为“卢沟桥”。

  武汉市地名办查询武汉市地名志后,详细介绍了此路命名更改过程。1938年8月,该路名叫虹桥路,1946年改为“盧溝橋路”,后简化为“卢沟桥路”,1967年改为红卫十路,1972年又重新恢复为“芦沟桥路”。

  武汉市地名办一位负责人坦承,因与地理实体不吻合,“芦沟桥路”确实应为“卢沟桥路”,这个字从1972年一直沿用到现在,首次被市民发现并“拍砖”。该负责人分析,此错误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估计是繁体字变为简化字时,当时没有专门的地名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疏忽造成的。

  宋俭指出,如果武汉市仍沿用“芦沟桥路”为地名的话,便完全失去了其地名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意蕴,而且还会继续以讹传讹,影响后人。他认为,“芦沟桥路”是一处或将影响到武汉城市形象和武汉人文素质的错误地名,“这实在是一个足以令武汉人汗颜的讹误,需修正。”

  改不改市民说了算

  “芦沟桥路”是否应改为“卢沟桥路”?昨日武汉市地名办负责人表示,这个应由市民说了算,但更改地名将给市民生活带来麻烦。

  该负责人表示,由于地名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更改地名会在户籍、邮政、房产、合同、有效证件使用等方面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引发纠纷;此外还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如重做路牌、门牌及更换身份证等。

  家住芦沟桥路的市民沈从枝表示,既然现在路名已经确定,而且房产证、户口簿、身份证等证件都在使用这个地名,若再更换反而会带来不便,她觉得不修正也可以。

  而武汉二中一老师则赞成修改,他表示,地名是见证城市历史的活化石,反映城市文化底蕴,错了就要修改。

  武汉市档案馆专家宋晓丹表示,“芦沟桥路”的地名错误有历史原因,或受当时工作人员文化程度限制的原因,根据国家语言标准化的要求,应做修正。但他也指出,如果历史上约定俗成、老百姓使用多年的老地名或可改可不改的及当地群众不同意改的地名,也可以不予更改。

  更改还是保留?宋晓丹也建议听从市民意见。“地名是城市市民的集体记忆,其命名属于公共权力的范畴。”本报记者 崔晶晶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 新浪湖北| 资讯|城市| 美食| 时尚| 旅游| 健康| 汽车| 同城| 站点导航| 达人会

新浪简介| 新浪湖北简介| 意见反馈 | 营销服务|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网站律师| SINA English| 微博注册|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