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文科状元陈梓林。本报记者 王筝 摄武汉市文科状元陈梓林。本报记者 王筝 摄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 李璟

  陈梓林刚走进会议室,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他,陈梓林大方一笑,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面对现场媒体的长枪短炮和闪烁的聚光灯,这个阳光男孩一直保持着礼貌的微笑。谈吐间,陈梓林以一种与18岁年龄不太相符的沉稳hold住了全场。

  一位同学在现场告诉记者,陈梓林性格好,在老师和同学间都非常受欢迎,家境不错,算得上是“高富帅”。

  放弃保送再夺第一

  陈梓林说,昨日凌晨5点就醒了,然后起床查分数,却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查到,和同学留言后,他像往常一样进入了QQ空间。

  在一个同学的QQ空间里,陈梓林看到了一则动态,说他是武汉文科状元。“一开始我不相信,但到了六七点,各种信息就开始爆棚了。”

  陈梓林说,他进入学校的官网,发现自己真的成了“状元”。在同学们的空间里,一则则消息和内容让他又兴奋又好笑。“状元是我同学!”、“我和状元打过球!”、“我和状元吃过饭!”……一大早,接到老师的电话,确认了信息的准确性后,父亲带着他匆匆赶到学校。

  其实陈梓林当上高考“状元”,并不出老师家长和他自己的意料之外。在考前的武汉市调考中,他就得过第一名。高二以来,陈梓林的成绩就一直稳定在年级前十,中考发挥失常,没有进入学校重点班,是他的唯一遗憾。

  “中考前晚住酒店,我太兴奋了。”在外校初中部就读的陈梓林考上了外校高中部,离重点班的分数只差几分。高考前夜,陈梓林没有选择住酒店,但仍意外的失眠了。10点睡觉后,凌晨2点他突然醒了,父亲一言不发陪着他,直到他再次睡着。“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但是保持一颗平常心,还是能让自己静下来。”

  在父亲的建议下,陈梓林放弃了北大清华的保送名额。“爸爸说,男孩子一定要经历一次高考。”

  陈梓林说,“我的成功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但是对老师、父母、同学,我一定要感恩,今天的成绩是大家共同的努力。”

  梦想学经济学

  陈梓林身上从不带钱,父亲陈汉和也说,儿子是个毫无金钱概念的人。父母从不给他零花钱,他每天上学放学刷卡坐地铁,中午在学校食堂刷卡吃饭,想买东西了就直接告诉父母。但陈梓林说,自己梦想的专业是经济学。“年薪过百万的工作是我今后的目标。”

  作为一个文科生,陈梓林是在学习历史的时候爱上经济学的。小时候不懂股票,只知道买了就有钱赚,但后来他发现,经济对人类的发展至关重要。“现在我才知道,欧洲人发现新大陆,都是为了对市场的开拓,为了对经济发展的追求。”

  学了政治课后,陈梓林对经济学开始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高一时,他和几个同学一起组织了一个“经济学人”的社团,招募了10多个不同年级同学,经常请老师在课余时间讲解经济学知识。身为副社长,陈梓林负责联系老师和组织上课时间,但是到了高三学业紧张,他不得不把社团交给了学弟学妹。

  高中期间,陈梓林经常参加社会活动,他还和3个同学成立了一个“个性发展小组”,但这些到了高三都不得不搁下了。唯一没有搁下的,就是打球。每周一次的网球,和随时都要打的篮球,是陈梓林最大的爱好。“劳逸结合,是我给学弟学妹传授的成功经验,休息好了才会有精力学习。”

  陈梓林说,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方法,不能一味效仿。“自己的路,要自己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