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讯: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作了《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精彩演讲。演讲中他提到17世纪的“万里茶道”,并喻之为联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当时俄国人称之为“伟大的中俄茶叶之路”。
在这条横跨欧亚,繁盛两个半世纪,与丝绸之路媲美的茶叶之路上,被誉为中国砖茶之都的汉口东方茶港是中俄“万里茶道”的起点,湖北羊楼洞是万里茶道上青砖茶生产的源头,长盛川、“生甡川”、昌生、“川”字、赵李桥等一大批著名商号,成为万里茶道的开拓者。
有悠久历史的湖北青砖茶以其外形砖面光滑、棱角整齐、紧结平整、色泽青褐、压印纹理清晰、砖内外无霉菌、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和的独特品质特征,深受中蒙俄广大消费者欢迎,成为他们心目中的“生命之茶,神秘之茶”。正因为如此,湖北青砖茶像一颗璀璨的明星,指引中俄茶人开拓出伟大的万里茶路。
湖北青砖茶沉淀了悠久的茶文化历史
当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便不难发现,在这条“世纪动脉”上,有一个名字赫然在目——湖北青砖茶!传统的湖北青砖茶有几百年的生产历史,鄂南有一首《莼川竹枝词》写道:“茶叶生计即山农,压作方砖白纸封;别有红签书小字,西商监制自芙蓉。”这里的“芙蓉”是指湖北蒲圻芙蓉山的产茶区。这里的“方砖”是指湖北青砖茶。清同治《崇阳县志》记载:“筛茶之男工,拣茶之女工,日夜歌笑,市中声成雷,汗成雨。”由之可见荆楚茶叶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
早在唐贞元年间,湖北羊楼洞一带就大量种植加工茶叶。到明朝中期,羊楼洞的制茶业已相当发达。这里的优质泉水成为加工砖茶的优质水源,生产的圆柱形状的帽盒茶,呈现出湖北青砖茶的雏形。到19世纪70~80年代羊楼洞茶业鼎盛期,先后有俄、英等外商和晋商、粤商来此投资经营茶庄。0.4平方公里的小镇上麇集着200多家茶庄,人口超过4万人。羊楼洞人流如潮,日日生意兴隆,夜夜灯火辉煌,有“小汉口”之称。据统计,1837~1839年,每年从恰克图输往俄国的茶叶达800多万俄磅,2/3来自羊楼洞。
1861年,汉口开埠,外商直接投资湖北茶叶经营。俄国商人于1863年即在鄂南的羊楼洞、大沙坪设砖茶厂的茶庄。此时汉口亦成为全国茶叶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商埠。汉口的对外贸易,湖北青砖茶叶为最大宗。
公元1368年,何氏家族(长盛川湖北青砖茶的创立者)从江西迁徙到湖北,潜心制茶、贩茶,与山西渠家建立起产销联盟关系,开始最初的茶叶边贸,以茶交换蒙古的金银、马匹、牲畜、皮裘等。公元1571年,通过朝贡形式的“贡市”、政府间官方的“马市”,以及私人交易的“民市”和“月市”。互市贸易进一步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内地茶叶的生产。长盛川为了方便运输,首制帽盒茶,直至清朝康熙皇帝在亲征噶尔丹后,开放了汉蒙民族的民间贸易,长盛川供边销的帽盒茶制造业更加兴盛。
据统计,鼎盛时期长盛川年产砖茶1万多箱,出口量在青砖茶总出口量中独占鳌头。当时民间曾流传着一首茶路之歌:“……长盛川,金字招牌金光灿。钦赐皇商红龙票,通行天下借皇权……”由此可见当时的长盛川砖茶的繁盛景象。清朝中后期茶庄逐渐发展壮大,持清廷赐予的红色“双龙票”,从收购、运输直到俄蒙贸易皆通行无阻。俄蒙商人见此“龙票”争相易货。
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生甡川”的先辈们就开始生产砖茶。据《咸宁县志》记载,光绪八年(1882年)咸宁市桂花镇(古名柏墩)便开始种茶、制茶,是中国砖茶生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何氏家族中,以何璜生意最大。他与晋商渠映潢合伙经营开设“长顺川”砖茶庄,历时150年,成为柏墩“川”字牌边销砖茶规模最大的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砖茶庄“昌生”号,由山西商人于道光年间始创于羊楼洞,初建时曾出本银20万两。其时,有英、美、日、俄等国商人竞相于此办厂制茶,国内晋、津、沪茶商亦蜂拥而至,一时成为闻名国际的茶市,其中,尤以山西商人建立的砖茶庄规模最大。“昌生”号压制的青砖茶,最初都压印有“川”字牌号标记,它在内外蒙古牧民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牧民称为“生命之饮”。“昌生”号鼎盛时,有男女工人数百人,年压制茶砖近万箱。
汉口“东方茶港”见证了湖北青砖茶的百年辉煌
2006年7月,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现场,一块收藏自山西的砖茶拍出15.8万元的天价。这是一块产自清代,由汉口“天顺兴茶行”销往俄罗斯的砖茶。
清末民初,俄国茶商维索茨基在汉口制作砖茶,曾经控有俄国茶叶贸易市场1/3左右的交易量,成为俄国沙皇宫廷的御用茶品。砖茶的每一子块上均书写俄文“ХАНЬКОУСКIЙ”(汉口的)字样。直接标示了茶砖的制作地点汉口。
汉口砖茶生产有其无比辉煌的历史。1873年,汉口顺丰砖茶厂采用蒸汽机制茶,一年可压制砖茶15万筐,为当时全国同类工厂中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机器制茶企业。对于机器制茶,当时是这样记载的:“在汉口之俄办砖茶厂,制造砖茶之方法简单而有效。有一笨重之模型,上有精细花纹,放于水压机中,不论红茶或绿茶,经过平常制造过程后,再加蒸热而放入模型中,其程序为先放一层上等茶,然后放一厚层之粗劣茶叶、再加一薄层上等茶于面上。俟复以模型后,再用水压机重压之。旋去压力,取出模型,即得砖茶。经三星期之干燥,即告完成。”
之后半个多世纪里,汉口俄国茶叶贸易公司多达数十家,几乎操纵了汉口砖茶市场,“砖茶一项,几为俄国惟一市场”。“汉口烟筒林立者,即俄商以机器制茶之屋也”。其中顺丰、新泰、阜昌、源泰四家财势最大,被称汉口“四大俄商洋行”。
到1893年,包括顺丰砖茶厂的3部砖茶机在内,汉口四大俄商砖茶厂一共拥有蒸汽动力砖茶机15部,茶饼压机7部,雇佣工人共8900人,他们将在汉口压制的青砖、米砖、花砖等各式砖茶远销国外。正是因为俄商对茶叶的青睐催生了汉口的砖茶工业,砖茶出口贸易日益兴旺,跃居全国首位,使汉口成为中国近代砖茶工业的诞生地,成为中国最大的砖茶之都。
货到汉口活,茶到汉口香。湖北汉口是华夏大地不可或缺的茶文化、茶历史、茶产业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地。中国茶史专家说:“世界茶叶主要靠中国,中国茶叶主要靠汉口。”
据史料记载,1861年由汉口港出口茶叶8万担,1862年达21.6万担,1915年出口创历史最高,达112万担,占当年全国茶叶出口的64%以上,1934年仍达61.8万担,占全国的65.6%,这期间汉口输出的茶叶多年占全国60%以上,最高年份达到96%。汉口因此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茶叶集散之地和国际茶叶交易市场,被欧洲人称为“东方茶港”。至今珍藏于恰克图的一张万里茶路路线图,由中俄商人绘制,图上明确标明万里茶道起点为汉口。2012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茶叶之路》栏目组在武汉拍摄武汉专题片时,该栏目导演汤文靖感叹而言:汉口可谓华俄茶叶之路“真正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