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制视频网址
- 拷贝调试信息
- V11220.210521.03
视频加载失败,请查看其他精彩视频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新征程。如今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发生。在阡陌交织的乡村大地上,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气息扑面而来。
由武汉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武汉广播电视台、腾讯•大楚、新浪湖北推出的《三农品鉴官探乡村》活动正式启动了。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农村和农业来说更是如此,只有抓好了春耕生产,才能确保不误农时,保障我们的“米袋子”和“菜篮子”。本期“三农品鉴官探乡村”,我们将跟随着品鉴官石海,来到了武汉市汉南区邓南街,探访“春天的田野”,走近现代农业,看看现代农业下的春耕生产,是怎样一番景象。


“我平时比较喜欢旅游、风光摄影,拍摄其实是让自己走出去的一个理由,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今天来主要是想看一下,春天的田野是什么样子的。”

石海,资深媒体人,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微信公众号“海图记”主理人。

地处武汉市西南郊的汉南,有着“中国甜玉米之乡”的美誉,这里大约有8万亩玉米地,其中邓南街就占了3.5万亩,包括甜、糯、彩等5大系列近百个品种。2月底的汉南邓南街,三万多亩的玉米地已经是地膜一片白的景象了,玉米出苗后,为了预防接下来可能遇到的降温,种植户们正忙着搭建小拱棚。


“出土之前要温度,现在它已经长大了,要出土了,要阳光,掰出来之后,现在温度还很低,再搞一层膜让它保暖。我们这个现在就是起保温的作用。一亩地种得好就可以赚一千块钱左右,以前是种棉花,种西瓜,这个东西出来之后比以前赚的起码要多一倍了。”

因为抢播时间早,每年6月初,赶在南方玉米上市前,汉南的甜玉米就已经远销各地,产值超过1亿元。这里是全国面积最大、品种最全的玉米连片设施种植基地,也是国家级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机械化程度非常高。


“田里面长得有点像飞机的一个机器的主要的功能是做什么?”

“干旱的时候主要来用于浇灌,作物缺营养时候,我们把水溶肥溶解在水里,然后通过水来进行施肥。以前的话像这么大一片地浇水大概要10天半个月,现在的的话整个一圈下来大概需要24小时左右,400~500亩。”

在邓南街,春天的田野上除了“一片白”,还有“一片绿”——小麦也开始从冬眠中醒过来要蹭蹭地长大了。春耕生产不光是“抢播”、“抢种”,更要“抢管”,春季是小麦病虫害的多发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而现如今,机飞打药这种经济高效的飞防方式已经越来越普及。


“人工一天的话是打药最多可能是15~20亩。我们这个的话一天最多可以打一千亩,少的话一天有大几百亩、四五百亩。这样一箱药可以打20亩地,将近十几分钟就打完了。而且人工的话它只能打上面,它打不到下面的叶子,一台飞机一天的效率可能抵几十个人了。多少亩的地都已经测好了,测出来误差是厘米级的,前后的差距它不会超过10公分,它保存之后在我们手机上,直接按照我们的航线去飞行,它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操作。”

“但如果是有一些小农户,他也想使用这个的话怎么操作?”

“他如果说买肯定不合适,像我们一亩地收费是10块钱。今年的话政府给我们这边做了一个社会化服务,有补贴,政府给我们补贴30%,就是3块钱,然后农户只用花7块钱打一亩地。”

玉米和小麦长势喜人,而此时此刻,在与汉南区相邻的蔡甸侏儒山原种场,1200亩的现代化温室大棚里,西甜瓜苗已经随时准备好走进中小农户的田间地头,这里每年春天对外供苗300万株,存活率基本能达到100%。在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致,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正在肉眼可见地搭建成型。


“看!我身后的这些都是西瓜嫁接苗,来之前总觉得我们的农业种植会花费很多的人力,辛苦的劳动,但是来后发现农业机械化的程度比我想象中的要高得多,背后的财力物力的支持离不开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一些补贴,为你们点赞。”

想成为三农品鉴官,
和我们一起去探访别样的武汉新农村吗?
下一位三农品鉴官,
也许就是你!
讲述你身边的故事!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人在武汉 官方微信(v5daren)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