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制视频网址
- 拷贝调试信息
- V11220.210521.03
视频加载失败,请查看其他精彩视频
廊外青山花鸟林,流水玉带绕村庭。白墙灰瓦绿相拥,村景交融乡愁情。一首诗饱含了黄陂区姚集街杜堂村村民对自己家乡的美赞。杜堂村,这个位于武汉“北大门”的偏僻小乡村,曾经经济落后,产业空白,一度沦为有名的“空心村”,现如今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武汉市从今年起一直到2023年,开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由武汉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武汉广播电视台、腾讯•大楚、新浪湖北推出的《三农品鉴官探乡村》活动正式启动了。我们将跟随着品鉴官们的脚步,伴随着时代的变迁,看看那些星罗棋布的乡村们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的样子。第五站,我们跟随着三农品鉴官陈克学来到了黄陂的杜堂村,一起来看这个乡村是怎样完成美丽“蝶变”的。

我和农村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四十多年来一直扎根农村工作,乡村始终是我最牵挂的地方,我是今天的三农品鉴官,我叫陈克学。

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伴随着时代的变迁,那些星罗棋布的乡村,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它们的样子。
廊外青山花鸟林
流水玉带绕村庭
白墙灰瓦绿相拥
村景交融乡愁情


这首诗是对黄陂区姚集街杜堂村村民对家乡的描述,2017年以来,武汉市创新实施“三乡工程”,撬动乡村振兴。杜堂村,这个位于武汉“北大门”的偏僻小乡村,曾经经济落后,产业空白,一度沦为有名的“空心村”,现如今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干净整洁,田野姹紫嫣红,村民喜笑颜开。这些成果的背后,都离不开这样一位“能人”——葛天才。

2011年回到农村,看到满山遍野都是荒山荒坡,整个村里面土地贫瘠,一年种地没有什么收入,百分之八十五的人都在外面打工,留下来的都是老弱病残,所以回来看到就觉得很心酸,当时就流转了一千多亩地来种花卉,把杜堂村美化起来了,把荒山变成了花山。


要想带动乡村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持续造血的产业,2014年杜堂村成立了武汉木兰花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着手打造木兰花香景区,根据季节培育花种,前来赏花的游客日均接待量达到一万多人次。
葛天才说:“这块土地建了一块商业街,一是让当地的老百姓在这边就业,创业投资,第二是让游客来玩,在这里有好吃的,有好买的。”
“除了有本地就业的,还有引进了市民下乡。”陈克学介绍道。

后来杜堂村成立了旅游合作社,对村民的空闲房屋进行开发,统一改造,统一经营,村民按入股金额获得保底分红,不仅如此,这一巨大改变,还吸引来了一大批市民下乡投资民宿和农家乐。

我是从汉口北过来的,市民下乡来到这里是政策吸引我,没有房租,以我的营业流水有一个提成比例,我们在这里是真正能赚到钱的。


一个房子大概投资20-30万,三年就可以回收成本,平时过年放假我们可以回来住宿,那么没有住宿的话,我们就交给公司(木兰花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统一管理,统一出租,收益百分之五十都在我们投资者身上,我有很多朋友都过来投资了。

产业发展蓬勃兴起,沉睡资源全面盘活,乡村环境魅力显现,大批村民返乡创业,农村电商服务站,博物馆,陶艺馆,图书馆,画室在杜堂村应有尽有,如今的杜堂村已完成了“空心村”到“网红村”的美丽“蝶变”,它是武汉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榜样”。

2021年,武汉市委一号文件提出,重点实施“23456工程”,构建“点上出彩、面上出新、带上成景、全面铺开”的美丽乡村蓝图,每年建成10条以上乡村振兴示范带、20个以上美丽乡村。武汉正通过大规模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探索,力图努力打造出乡村振兴的“武汉样板”。

你想成为三农品鉴官吗?
你也有推荐的武汉美丽乡村吗?
想和我们一起去探访别样的武汉新农村吗?
下一位三农品鉴官,
也许就是你!
讲述你身边的故事!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人在武汉 官方微信(v5daren)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