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武汉、宜昌、襄阳构成的“一主两副”城市集群,是我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中城市增长极的核心。武汉应进一步抓住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两型社会”综改区、国家高新技术创新区等战略机遇,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宜昌应借“三峡工程”及后续建设,加快竞进提质、提档进位;襄阳应加快建设“四个襄阳”,力争早日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一主两副”中心城市率先跨越发展,不仅凸显中心城市的增长极作用,更符合中心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提升武汉、襄阳、宜昌三大中心城市能级,加强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功能,有利于促进武汉城市圈、宜荆荆城市群、襄十随城市群发展,从而带动鄂东、江汉平原、鄂西南、鄂西北协调发展。[相关报道]
随着新区建设进程加快,去年宜昌市城区建成区面积整体长大了20平方公里。
今年,宜昌城市建设总盘子已经敲定,城区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计划总投资420亿元。其中,市政公用基础设施120亿元。宜昌城区建成区(含准建成区)新增20平方公里,达到170平方公里,力争城镇化率达到58%。
今年宜昌将根据特大城市建设总体安排建设时序,及时完成2014年180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将生态、环保、后现代的建设理念融入项目设计。重点打造“两纵两横”的城市快速环线,加速建设庙嘴长江大桥、峡州大道等项目建设,争取伍家岗长江大桥年内开工。在新区建设的同时,全面启动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工程,实施环城南路、中央商务区等10大片区改造,促进城市有机更新。 [相关报道]
宜昌已经历了两次飞跃——葛洲坝工程让宜昌实现了由小城市到中等城市的第一次飞跃,三峡工程让宜昌实现了由中等城市到大城市的第二次飞跃。当前宜昌迎来的“第三次飞跃”,正在抢抓“黄金十年”发展机遇,争取在“十二五”末,城区框架达到200平方公里、承载200万常住人口,努力实现“大城梦”。
根据获批的总规,宜昌中心城区将形成“沿江带状多组团”空间结构。主要沿长江城镇聚合带布局,以柏临河、桥边河等为垂江发展轴线,实现城市组团的纵深拓展。组团共有13个,分别是西陵、伍家岗、点军、小溪塔、猇亭、白洋、坝区、龙泉、鸦鹊岭、安福寺、顾家店、红花套、高坝洲组团等。“通过13个组团构成一座全省独一无二的现代化特大城市,极具个性色彩,全国少见。”[相关报道]
这是一个“宏伟”的计划,原因在于,目前宜昌城区规模仅为130平方公里、130万人。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明确表示要“五年再造一个新宜昌”,实现由大城市向特大城市“跃进的一跳”。为此,未来三年,宜昌将至少完成2000亿元的城建投入。
有“水电之都”之称的湖北宜昌正在“跨江”打造220平方公里的宜昌新区。宜昌新区建设只是宜昌城建计划的一部分。按照宜昌“235”城建计划,力争“十二五”末城区框架达到200平方公里、200万常住人口;2020年达到300平方公里、300万常住人口;远期达到500平方公里、500万常住人口。[相关报道]
宜昌以“四年翻一番、连续翻三番”为目标,全面推进经济总量新跨越。宜昌以打造沿江万亿经济走廊、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一批重要的生产基地和区域中心为抓手,着力提升产业集聚能力。
长江在宜昌境内蜿蜒232公里,宜昌实现企业集聚、土地集约、产业集群,以万亿经济走廊为目标,打造要素聚集、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聚集区。
建成世界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全国最大的磷化工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基地、食品饮料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内外一流的旅游目的地,长江中上游区域性物流中心和现代服务业中心、科教文化中心,这是宜昌宏大的产业梦想。[相关报道]
宜昌将重点扶持壮大化工、装备制造、食品饮料、新材料、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6大千亿产业,力争经过三至五年努力,化工产业达到1800亿、装备制造达到1600亿、食品饮料达到1500亿以上,新材料、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突破1000亿。
稻花香、枝江大曲、人福药业、萧氏茶叶、土老憨……丰富的资源,为打造6大百亿加工产业提供了原料保障,催生了宜昌食品医药产业众多响当当的品牌。
一个重大产业、一个市级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个规划方案,“四个一”工作法,全力推进精细化工领跑,食品生物医药等5大千亿产业乘势跟进,使之成为引领宜昌快速发展的“龙头”。[相关报道]
宜昌去年GDP突破2700亿元 增速超过10%
宜昌城市总体规划获批 城区人口2015年达200万人
宜昌城区将扩容两倍成特大城市 首批51项目开工
宜昌全面启动中心城区旧城改造 7大公园建设加速
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预计年底动工 设计时速60公里
宜昌重视乡镇经济 百强乡镇数量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