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部崛起”概念提出26年周年;支持“中部崛起”的中央10号文件出台的第8年;同时,也是王国生接棒李鸿忠担任湖北省长的第4年。而这四年也是湖北作为中部旗手省份,引领中部崛起最快的四年。
常言道,治大国如烹小鲜。对于复杂中国而言,一个省份的治理难度已不亚于治理一国。作为一省政府首长的王国生宛若湖北的行政总厨。于王国生而言,颠好湖北勺就能做好中部崛起菜,进而为中国发展这道大宴席添上亮色。
对于湖北之于中部崛起的地位,时任总书记胡锦涛有过十分准确的评价:“湖北要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湖北不仅是“中部崛起”概念的最早提出者,也是中部发展的旗手省份。中部的崛起与发展可以说是与湖北的发展密切相关。由湖北发展而中部发展,壮中国崛起之腰,健发展之行。
中国“壮腰”与两个大局
武汉是什么?在中国的地位坐标上,其因为交通便利而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在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中则将之称为“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略如纽约、伦敦之大”。早前就曾有“大武汉”与“大上海”并称的局面。
至少在三十多年前,“大武汉”以及湖北,还能在各省市的排名中位居前列。不过,现今的湖北则以赶超者的身份出现。武汉依然大,不过不能算上强。曾与之比肩的“大上海”不仅依旧大,还愈加强——位列五大国家级中心城。武汉的写照实际上就是湖北乃至中部的写照,与中部崛起口号相对应的则是一段“中部塌陷”的时期。
在“大上海”迎头赶上,乘改革之风而高飞的时候,武汉乃至湖北似乎却遭遇一段“迷失”期。这一状态直到本世纪初才有所改观,彼时正是俞正声主政湖北时。俞正声也是目前湖北唯一一名由政治委员兼任省委书记。
在俞正声当政期间,国家的政策开始逐步向中部倾斜和支持。2004年3月5日,温家宝在当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中部崛起”概念。这是“中部崛起”(1988年率先由湖北提起)这一概念首次得到了中央层面的支持。2006年,中部崛起则被纳入国家的战略层面——《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
对于中国发展而言,邓小平有过两个大局的论述:“一是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是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期,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目前而言,中国正在由第一个大局走向第二个大局。
在第一个大局中,中国的经济和发展水平站了起来,积弱走向强盛。中国正在以一个巨人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中国这个巨人要想能走得正、走得稳,中国经济要想协调健康发展,“腰板儿”直是关键,而这个关键就在中部这个中国的腰部。“壮腰”则与湖北的发展息息相关。
湖北为何能?
对于湖北发展所面临的机遇,王国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四期并存 五局汇聚”来描述。四期即:“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期;区域发展进入格局转换期;湖北发展进入黄金增长期”;五局即:“一是改革开放的‘棋局’轮到湖北;二是国内外经济格局的转变凸显湖北;三是中央布局器重湖北,给湖北带来布局优势;四是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战略体系‘谋局’湖北;五是中气十足的‘势局’效应激活湖北 ”。
相比其他中部省份,湖北有着许多先天的优势,比如有良好的工业基础、高校人才资源等等。湖北当下宛若崛起中的中国一样。此外,湖北各地区成分的复杂程度也与中国类似,有武汉这样的区域中心城市,也有“一红一绿”两个实验区(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和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
由此看,湖北之复杂恰如中国之复杂,湖北可以做为中国发展新时期的样板。不过相比以往时期,“中部崛起”正逢中国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现在,中国已经有了足够的财政基础以为底气,发展第二个大局。
湖北的发展所遇到的曲折并非资源禀赋方面的劣势,也非具有先天不足。湖北发展的迷失是路径与方法的迷失,不过这也给了湖北在新时期以新机遇。湖北的发展、中部的崛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第一个大局发展时期一些诸如污染之类的弯路。此外,注重生态环境也是对于湖北的一种硬约束,南水北调中线就经过湖北。而中央将湖北作为“两型社会”的试验地也是基于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双需求。而这样布局也必将促使湖北发展更需要环境的和谐。对此,王国生亦有明确的认识:“后发展地区有自己的优势,湖北将注重吸取其他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会更加注重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更加注重节能减排,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不去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
而这也在湖北的治理政策上得以体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往的“两圈一带(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湖北长江经济带)”转变为“二圈二带(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湖北长江经济带及汉江生态经济发展带)”。
湖北的发展不仅与其所具有的资源等禀赋有关。湖北还具有政治禀赋。李克强在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选择了湖北。而习近平则把与三中全会有关的“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选择在湖北武汉召开。会上,习近平提出了改革的六大重要问题。这种政治禀赋可以回溯至邓公南巡,湖北武汉即是南巡首站。而现任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宣讲团中唯一的省委书记,这对于湖北打好政策牌,借好全会力有着莫大的裨益。
此外,湖北始终扮演着概念创造者的角色,并以此为契机将之化作政策优势。26年前,湖北首提中部崛起概念。而过去一年,湖北则将打造“中三角”作为自己概念创造的新着力点。2012年时,李鸿忠就曾向中央建言将构建“中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湖北欲将“中三角”打造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为此,湖北省还与国家级智囊社科院联动谋划“中三角”概念。2013年12月29日,李鸿忠与王国生会见了社科院院长王伟光。双方商定,将长江中游城市群(简称“中三角”)发展作为中国社科院和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的重大课题开展研究。通过社科院这一国家智囊打造“中三角”,若能真正上升为国策。那么概念运作者湖北将会在政策等多方面掌握主动。
王国生的新文章
4年前,王国生刚履行湖北时曾对采访他的记者有着这样的表述:“她是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美誉确实应该归她。境内江河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真是名不虚传。在这样一个地方我觉得可以做更多更美的文章”。
经过四年的治理,湖北的GDP已经进入了中国省份的第一集团。此外,湖北今年在多个指标上突破了万亿大关,诸如湖北装备制造业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这个成绩单还是在湖北开局不利的情况下完成。湖北今年的经济走势经历一个波动之后划出了一条漂亮的增长线——“一季度大幅下滑,二季度站稳脚跟,三季度开始回升,四季度总体向好”。
当然,湖北的发展也尚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即投资拉动的比例还是较高。去年,湖北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据了GDP的81.79%(60%-70%比较合适),位列中部六省的第二名。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主要依靠消费的拉动,投资比例过高容易产生各类与经济转型诉求不符的负面效果。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可以看到王国生对于湖北治理上的布局。简而言之,笔者认为可以将其概括为两个巩固,一个增量。湖北转型趋势势头更加猛烈。
在王国生治理湖北的4年间,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对比看到六大高耗能产业对于湖北经济的权重逐步下降。同时,与经济转向密切相关的指标则增加,例如国家级高新区增加到5个。东湖高新区综合排名跃入全国三甲,其中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居第二位。湖北将继续巩固在涉及经济产业上的优势,譬如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湖北武汉联想基地也在去年投入生产。省委书记李鸿忠还与王国生到基地调研。
湖北的另一巩固则是将继续巩固湖北在汽车等制造业上的优势。湖北在制造业上的优势也具有历史传统的。东风汽车即是创办于1969年骨干汽车企业。在未来,湖北则要继续巩固汽车产业的产业集群优势。李鸿忠和王国生有多次活动就与车企有关,包括到访车企、见证签约以及会见企业相关领导。此外,钢铁行业也依旧受到湖北高层的重视。
而航空业则是未来湖北布局的增量项目。固然湖北武汉有九省通衢的优势,但是2013年武汉天河机场的客流量排名仅为13名,这与其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符。九省通衢强化了湖北陆路交通地位,但也削弱了湖北在航空交通中的地位。这也是湖北正在着力改善的。2013年12月14日中午,华彬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与湖北省发改委就共同推进湖北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在武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湖北省十分重视这协议的签署,李鸿忠和王国生均出席见证。
中部崛起看湖北,湖北振兴则要看武汉。王国生对于武汉这道菜的经营也是颇为用心的。以武汉为基础振兴湖北经济,是其十分看重的一条发展脉络。“一主两副”的布局正是在其任内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2011年年初,时任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国生在所作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湖北将按照“一主两副”的总体格局。
在去年,官方进一步运作武汉概念。武汉是第一个提出打造国家级中心城市的区域中心城市。去年11月,武汉发改委发布了《2012-2013年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发展报告》。这是全国首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发展报告。按照这份报告的设想,武汉将成为引领中部发展旗手城市——“2031年至2049年,将武汉打造成为全球性的创新中心、文化之都和重要的世界性城市,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圈”。
基于上文的分析和梳理,可以看出湖北官方屡屡提及的“跨越式发展”并非空言。湖北凭借其资源禀赋与政治优势,完全可以完成跨越式发展,这种“跨越”跨越的不仅是发展的量,更跨越的是发展的模式与质量。由武汉而湖北,由湖北而中部,再由中部到中国,这个发展链条能否真正启动并触发经济发展联动都将系于“行政总厨”王国生能否掌好湖北经济发展这个勺。
大公网评论员 方乐迪
稿件声明:大公网特供新浪独家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