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周孕妈腹中羊水足足是正常孕妇的2倍,腹中胎儿确诊消化道畸形。经联盟转诊,武汉儿童医院产科、新生儿外科等母胎多科协作,出生不到24小时的宝宝成功打通进食通道。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宝宝闯过了手术关、进食关,下转至当地接收康复治疗后,已痊愈。

广告

  少量多次减羊水,胎儿顺利降生

  今年8月份,孕38周的张女士在荆州中心医院产检,超声检查结果“报了警”:超声显示张女士腹中羊水量足足是正常羊水量的2倍多,考虑张女士腹中胎儿存在消化道畸形。羊水过多一方面增加了生产的风险,另外腹中胎儿消化道畸形也亟待手术治疗。为确保张女士及腹中胎儿的平安,医护人员当即通过“绿色通道”转诊来到了武汉市妇幼保健院产三周燕主任医师的病区。

  周燕主任医师为张女士进行综合评估,张女士有过顺产经历,且产道条件好。可腹中羊水过多,胎儿活动空间大导致胎位不固定,给顺产带来了一些不定因素。为帮助张女士顺利产下二宝,医护人员在胎膜上开了一个小孔,少量多次的排出羊水,慢慢的张女士肚子越来越小,腹中胎儿也慢慢的入了盆。当天下午,张女士平安诞下了2.7公斤女宝朵朵(化名)。

  无缝衔接,腹腔镜下为1日龄宝宝“打通”进食通道

  就在张女士平安诞下朵朵的同时,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医生早已做好了准备,待朵朵一降生就立即转运至病区接受治疗。鲁巍副主任医师团队在完善相关检查后联合手术室、麻醉科,为出生不满24小时的朵朵进行了四级腹腔镜手术。

  在手术台上,医护人员为朵朵的食道“充气”,胃部明显“鼓胀”了起来,可幽门和十二指肠和远端肠管却毫无动静——问题出在幽门,鲁巍副主任医师顺着这一线索,在幽门的出口处找到了一个环形隔膜,正是这一环形隔膜将本应通畅的进食通道完全阻隔,导致食物无法通过。鲁巍副主任医师对幽门隔膜进行了切除,并将胃粘膜和十二指肠重新连接了起来,再重新塑造了孩子的幽门。待手术缝合完毕后再对肠道进行充气复查,手术部位无漏气漏液,气体也顺利通过幽门进入肠管,手术成功。总耗时2小时,宝宝的进食通道成功打“通”。

  “手术成功只意味着宝宝康复了一半,进食是朵朵将面临的另一个难关”,鲁巍副主任医师解释说,通常情况下,当胎儿还在妈妈腹中时,羊水进入胎儿的消化系统,促进胎儿肠管的发育和成熟。可对于朵朵来说,受环状隔膜的影响,朵朵的肠管都是“崭新”的,先天缺乏“锻炼”导致结肠功能发育不良,术后奶量增长缓慢。在医护人员一个月的悉心照料下,朵朵的肠管逐渐发育成熟,奶量也由每次2ml逐渐增长到了每次25ml。

  8月30日,朵朵顺利从武汉儿童医院出院,下转回荆州市中心医院,在“家门口”进行接下来一段时间的营养支持治疗后,于9月26日,朵朵再次来到了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鲁巍副主任医师门诊复诊,值得高兴的是,经过手术治疗和后续的支持治疗,朵朵的恢复情况良好,体重明显增加。

  记者从武汉儿童医院了解到,幽门闭锁属于罕见消化道畸形,占消化道闭锁的1%,朵朵是1年多以来收治过的第2例幽门闭锁的患儿。鲁巍副主任医师介绍,手术是治疗幽门闭锁的唯一办法,目前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用腔镜技术治疗幽门闭锁以及其他消化道畸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早发现早预防胜过发病了再治疗”,鲁巍副主任医师介绍,消化通道被堵住了,若没有及时发现,患儿出生后可出现频繁呕吐、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酸碱平衡紊乱等情况,危及生命安全。目前母胎医学发展迅速,很多结构畸形都能在孕期发现。经过产科、新生儿内科、新生儿外科、手术室、麻醉科等科室的多科协作,医护人员利用分娩后的“黄金期”尽快手术,为结构畸形患儿赢得诊疗时间,也避免因病情延误带来的生命危险。

  此外,朵朵的成功救治一方面是当地医院发现问题及时向上转诊解决了孩子的病痛折磨;另外,待病情稳定后再向下转诊接受康复治疗,方便了患儿的照料。朵朵是双向医疗转诊的直接受益者,这一双向转诊模式为地市州患者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朵朵的爸爸说:“宝宝出生前发现问题,联盟绿色通道转诊及时,在武汉儿童医院得到及时治疗,后面回老家照顾也很方便,确实是方便了我们老百姓”。(通讯员 张璟祎 付康)

讲述你身边的故事!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人在武汉 官方微信(v5da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