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薛源 纪思淇)6岁女孩腹痛呕吐,就医后发现胰腺上藏了一个大肿瘤。肿瘤不仅大,长的位置也“刁钻”。1月25日,武汉儿童医院普外科专家在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开展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式,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了胰腺及周围脏器的完整性及功能。术后,女孩恢复良好,于2月16日出院,健康迎接新学期。

胰腺上长肿瘤
大且位置“刁钻”
6岁女孩小钰(化名)家住黄冈市,上月,她因腹痛呕吐2天,被父母带到武汉儿童医院检查,意外发现胰腺上长了一个肿瘤,医生判断小钰的腹痛呕吐就是由这个肿瘤引起,而且肿瘤属于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少见的交界性肿瘤,有一定的恶变倾向,建议手术切除。面对检查结果,父母忐忑不已。
小钰体内的肿瘤大,直径足足有4厘米,位置也相对“刁钻”,长在胰头十二指肠部位,这是人体胃肠消化道、胆道系统、胰管系统的汇合处,是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涉及的器官多达六个。
该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闫学强介绍,对于胰头肿瘤,目前标准的治疗方式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即切除胰头以及肿瘤的同时还要切除周围的脏器,如胆囊、肝外胆管 、十二指肠、部分胃部等脏器,还要将胰管、胆囊、胃分别和肠道吻合,重建起消化道,这种术式切除范围较大、吻合口多,相当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一刀切’虽可以永绝后患,但患儿的年龄这么小,我们还是想尽最大的努力给她保留更多的脏器,同时尽可能做微创手术,最大可能地保留胰腺功能,提高她未来的生活质量。”闫学强说。
考虑患者年龄小,且良性、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良好,为降低手术创伤、最大限度保留胰腺及周围脏器功能,仔细研究小钰的病情后,闫学强认为,采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更为适宜。该术式仅需切除胰头和肿瘤,然后完成胰管和空肠吻合,切除的器官组织较少,创伤相对较小。
切瘤子还要重建消化道
手术犹如在“刀尖上跳舞”
虽然切除的组织少了,但手术难度并没有降低。闫学强表示,胰头被十二指肠以“C”形紧紧环绕,其间穿插着胆总管以及十二指肠的仅有2至3毫米粗的供血动静脉。这要求术者仅仅切除胰头而不能够损伤十二指肠、胆总管以及其供血血管,方寸之间、抽丝剥茧,稍有差错,后果难料,可谓是“在刀尖上跳舞”。
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术中,闫学强带领手术团队先进行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明确了肿瘤和主胰管的位置,同时置入胆道鼻胆管保护胆道,在“黑科技助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辅助系统的加持下,顺利切除了胰头和肿瘤,闯过第一道难关。
随后,手术团队开始完成胰肠吻合。在重建消化道手术中,胰肠吻合难度大,在外科手术界有“死亡之吻”之称。儿童胰腺组织较脆,胰管细小,在胰腺上缝合犹如“在豆腐上绣花”,如果吻合口愈合不良,还会发生胰漏等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手术团队采用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孝平提出的“陈氏贯穿胰腺连续缝合法”进行胰肠吻合。
术后病理也证实了闫学强之前的判断,小钰患上的确实是实性假乳头状瘤。作为《小儿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诊治专家共识(2023版)》的执笔人之一,闫学强对它很了解。
“这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胰腺外分泌肿瘤,发病率不高,但好发于女性,也发生于儿童及老年和男性,以腹痛、腹部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超声和CT都能检查出来。”他介绍,实性假乳头状瘤可能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其中,以长在胰头部位的肿瘤手术最为困难。
武汉儿童医院普外科团队已完成多例儿童胰腺肿瘤手术,绝大部分手术均可以采用机器人或腹腔镜等微创手术,避免了开腹带来的大创伤,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
作为“无假日医院”,武汉儿童医院在春节期间照常进行门诊、手术,为妇儿解除病痛,提供常态化、不“打折”的诊疗服务,满足妇儿健康需求。
术后,小钰恢复得很好,无胰瘘、胆漏等并发症发生,于今日顺利出院。小钰妈妈感慨道,“孩子寒假时发病,原本还担心春节期间住院和手术受影响,但是来这里之后,孩子不仅顺利做了手术,还恢复得这么好,真的很感谢坚守在岗位上的医生护士们!”
讲述你身边的故事!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人在武汉 官方微信(v5daren)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