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读大学的藏族姑娘卓玛,因肠道感染结核菌而住院治疗。刚出院又因为贪嘴,致使病情反复再度住院。病情反复还导致卓玛情绪低落。在长达近4个月的治疗中,武汉市肺科医院结核二病区医生邓小琴,既当结核科医生,又做知心姐姐,最终,让卓玛身心康复,成功出院。医师节前夕,卓玛的妈妈特地为邓小琴送上从西藏带来的金灿灿的“大礼”,一条黄色哈达。

今年初,卓玛就开始出现下腹疼痛、腹胀等情况,拖了几个月,仍不见好转。4月19日,她在一家大型医院就诊,被怀疑是感染了结核杆菌,随后转入武汉市肺科医院。
武汉市肺科医院结核二病区医生邓小琴说,初见卓玛时,肚子鼓得像孕妇,肠道梗阻不能排气、排便。一检查发现,腹腔内有大量积液。通过穿刺引流,肚子才慢慢恢复正常。医生从引流出的腹腔积液内检出了结核菌。卓玛被正式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
之后,邓小琴为卓玛制定了抗结核、抗炎、胃肠减压、禁食、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方案。情况很快好转后,卓玛出院。不过,仅过了三天,卓玛禁不住美食诱惑,把现阶段只能流质饮食的医嘱抛之脑后,吃了米饭、汉堡等食物,于是肠道再次发生不完全性梗阻。
经过两次病痛打击,又听医生说,要做好随时手术的准备,卓玛因怕而变得消沉。邓小琴发现这一情况后,常找机会跟卓玛聊天,告诉她一些好的进展,为她树立起治疗信心。之后,专家们也经过充分讨论,认为可以通过优化治疗方案,有避免手术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护理人员也如履薄冰,细致处理每一次护理,随时应对病情反复的情况。
经过医护的共同努力,治疗方案执行一段时间后,卓玛明显好转。邓小琴告诉卓玛,可以不用手术了。卓玛高兴极了,随之也慢慢走出阴影。
卓玛的妈妈也闻讯从西藏赶来陪护。可陪护期间,妈妈抱怨卓玛不该吃一些垃圾食品,导致生病。且妈妈对治愈肠结核这个疾病不抱希望。这再一次让卓玛陷入迷茫。一次,邓小琴值夜班,卓玛拉着她哭诉了一夜。邓小琴则像知心姐姐一样,开导卓玛,相信科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看着邓小琴满怀信心,卓玛的信心也重新建立起来,依从性也大大改善。最终,经过了近4个月的治疗,卓玛的结核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相关症状减轻,符合出院条件。
出院这天,恰逢医院的医师节庆祝活动,看着一个健康、开朗的女儿,又重新回来了,卓玛的妈妈拿出从西藏带来的哈达,戴在了邓小琴的脖子上。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谢谢您,医生!”
邓小琴医生是青海人,和卓玛一样从青藏高原来到武汉,所以最懂哈达的分量。她说,在医师节收到这样的“厚礼”,内心无比激动,因为没有什么奖励能高过患者给的认可。(通讯员:王敏 张全录)
讲述你身边的故事!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人在武汉 官方微信(v5daren)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