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分布与2016年类似,降水分布较均匀,南北差异不大

  同1998年、2016年相比,从梅雨期的长度看,今年不及1998年,但长于2016年。1998年武汉出现二度梅天气,分别是6月12日—7月3日,7月17日—8月4日,入梅偏早,出梅偏晚,梅雨期长达55天。2016年梅雨期共33天,为6月19日—7月21日。截至7月13日,今年的梅雨期已有36天。

  就梅雨期降水总量而言,今年不及2016年,但多于1998年。1998年梅雨期武汉平均降雨总量639.8毫米,比今年目前的梅雨总量还少近125毫米。而2016年梅雨期武汉平均降雨总量达927.8毫米,高出今年目前梅雨总量163.2毫米。

  从梅雨期的降水分布来看,今年与2016年相似。1998年梅雨期武汉北部的黄陂、新洲降雨总量只有270—390毫米,而南部的蔡甸、江夏和武汉城区为810—890毫米,呈现出明显的南多北少的分布特点。2016年和今年梅雨期降水分布比较均匀,南北差异不大。

  未来三天有阵雨 天气偏凉爽

  会上介绍,未来三天武汉市仍有阵雨发生,雨势不大,天气偏凉爽。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14日白天武汉市处于副热带高压外围,有阵性降水发生;14日晚—16日白天,雨带略有南压影响武汉市,有中等强度降水发生;16日晚—17日雨带北抬,武汉市降水明显减弱;18日—19日,副热带高压南退,武汉市仍有降水发生;20日开始副热带高压再度北抬,武汉市降水减弱。

  未来三天具体预报如下:

  14日:白天多云有阵雨,晚上北部阴天有小到中雨,南部多云到阴天有阵雨,偏北风2~3级,气温24℃~29℃。

  15日:北部阴天有中到大雨,南部阴天有小到中雨,偏北风2~3级,气温23℃~27℃。

  16日:阴天有小到中雨,偏东风2~3级,气温23℃~28℃。

  18支应急抢险大队24小时待命 近5万件救灾物资随时调拨

  发布会上,武汉市应急管理局介绍了全市防汛应急救援和救灾工作的有关情况。

  按照“II级响应、I级战备”要求,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协调强化防汛抢险应急救援各项准备:

  一是合理布局,责任包保。对由6个抢险中队和1个交通保障中队组成的市级防汛应急抢险救援力量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整合,针对各类险情,组建了8支每支60人的尖刀分队和10支每支30人的标准化分队。在全市划分了汉口、武昌、汉阳三大战区,18支市级分队分别在指定战区驻点集结,确保每个方向出现险情都有抢险救援队伍能快速抵达处置。选派了36人进驻18支市级分队,每支队伍确保有1名安能公司专家和1名市应急管理局干部24小时驻点,加强与辖区信息对接和救援指导,实现市、区应急管理部门和各救援队之间的密切配合。

  二是加强演练,随时待命。目前,全市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按照战时要求,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常备和随行物料充足,不但做到物料“装袋子、上车子”,而且“车定人、加满油”,同时针对各类险情处置强化实战演练,确保一声令下,拉得出、冲得上。

  三是查险整险,消除隐患。市、区应急管理部门加强协调督办,进一步强化全市防汛风险隐患排查,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置预案和技术战法,确保险情、灾情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施救,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入汛以来截至7月13日17时,全市无因灾伤亡人员。市、区应急管理部门加强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累计向江夏、蔡甸、黄陂等区协调调拨折叠床、毛巾被、躺椅、帐篷等救灾物资4160件(套);制定了《武汉市防汛抢险转移安置应急处置导则》,指导协调各区做细做实各项工作,确保群众安全转移,在集中安置点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安全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医治、有网络通讯信号,真正让安置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出行方便。

  针对当前我市救灾物资储备情况,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喻思源介绍,武汉市救灾物资按市、区两级管理。有1个市级备灾中心,位于洪山区,占地面积约100亩,拥有4000余平方米的常温库和5000余平方米的恒温库各1座。

  目前,市备灾中心储备的救灾物资有帐篷、折叠床、棉被、毛毯、凉席、应急灯、衣物等28个种类,数量近5万件。同时,市应急管理局还与中百仓储等大型企业签订了救灾物资储备协议,对于食品等不宜长期储备的物资,可以根据协议,就近调拨用于救灾。各区也采取协议备灾和实物储备两种方式提前进行了救灾物资准备,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市应急管理局协调调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