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睡足8小时,起床后认为自己只睡了很短的时间甚至一晚上都没睡;感觉做了整夜的梦,早上醒来疲乏不堪,认为自己失眠了。昨天,武汉市心理医院睡眠障碍门诊主任张昌勇向记者透露,在门诊接诊的失眠患者中,有两成左右是“假失眠”,嘴上说着自己整夜睡不着觉,却在睡眠监测时显示:睡眠质量很好。

  自觉失眠但睡眠监测正常

  38岁的汪先生是黄石一家国企的财务主管,一个月前,失眠近8年的他找到了张昌勇。

  “脑子里也没有想什么,就是整夜整夜睡不着。”汪先生一脸痛苦地说,因为晚上睡不好,白天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儿,脾气变得暴躁,工作上也频频出错。这些年为了治失眠吃过中药,扎过针灸,还吃过安眠药,收效甚微。

  张昌勇建议他在医院住一晚,做个睡眠监测。第二天一早起来,汪先生又是一脸无奈:“昨晚又彻夜未眠。”但是监测结果却显示:睡眠时间达到了8小时,睡眠结构也很完整,不仅有深睡眠、浅睡眠,还有间歇性打鼾。看到睡眠监测结果,汪先生坚持认为是监测仪器出了问题测错了。

  5天后,汪先生在妻子陪同下完成第二次睡眠监测。汪先生醒来后依然表情痛苦,但这一次监测结果与第一次“一样好”。

  “这就是典型的主观性失眠。自己觉得自己失眠了,但实际上睡得很香。”张昌勇借机支开妻子,与汪先生深入交谈得知,孩子出生后妻子在家全职,对汪先生的期待很高。每天妻子三句话不离升职和赚钱,让他感觉压力很大,时不时就会和妻子发生争吵,两人关系越来越紧张。

  “工作和家庭的压力是导致汪先生主观性失眠的主因。”他分析,双重压力下汪先生过度焦虑,导致他丧失了睡眠的愉快感。和妻子一起接受了几次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后,汪先生的睡眠感受明显改善。

  精神压力大会引起“假失眠”

  “像汪先生这样假失眠的人,门诊经常碰到。”张昌勇告诉记者,在他们医院接受睡眠监测的人群中,主观性失眠约占两成左右。

  在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王涛教授接诊的睡眠监测人群中,“睡眠感缺乏”的病人约占10%。他指出,这些人因为自己“失眠”的苦恼不被家人认同,脾气会变得暴躁抑郁,时间长了会引起真失眠。

  “这类人其实睡眠感知出现了偏差。”张昌勇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人对水温有一定耐受力,如果是一盆开水,很多人手都伸不进去,但是糖尿病患者根本不会觉得烫,那是因为神经感觉末梢受损了。同理,睡眠感知没了,也不知道自己进入了睡眠。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觉,和心理障碍脱不了关系。”张昌勇说,门诊观察发现,“假失眠”的人有几个共同特点:工作压力大、家庭变故多、生活经历丰富、性格内向要强。在中年人中更为多见,相当一部分人有隐匿性抑郁症。由于睡眠主观感受上的偏差,只能通过多导睡眠监测来判断真假失眠。

  张昌勇说,对于“假失眠”没有必要用助眠药物,关键是要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确实睡着了。比如把鼾声用手机录下来,第二天放给他们听;趁他们睡着后,用口红在他脸上手上画画,趁他第二天早晨抱怨没睡好时,让他去照镜子等,这些心理暗示的小手段对纯属心因作祟的病人有效。帮他们找到“失眠”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治疗,情绪改善后很多人都会不药而愈。

  整夜多梦其实是个错觉

  “假失眠”的人中,经常会有人说自己整夜做梦,脑子一晚上都没停,认为自己没睡好。“这是个误解。”张昌勇说,正常的睡眠由快速动眼期及非快速动眼期组成,一晚上会交替四五次。在浅睡眠的快动眼睡眠期,人都会做梦。越接近天亮,快速动眼期时间越长,这时候人容易醒来,才会记住自己的梦。有些人被多梦困扰,其实只是这些人容易在快速动眼期中醒来,并非是没有睡好。

  张昌勇透露,有人睡觉一直觉得处于迷迷糊糊的梦幻状态,这很可能是睡眠深度不够,多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睡眠节律紊乱所致。比如晚饭吃得过饱、睡觉前消夜、喝酒等,只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即可,必要时可以做做物理治疗。

  不能排除的是,梦背后也可能有一些不安定因素,如心理障碍、身体疾病。“这一般都跟噩梦有关。”张昌勇曾经遇见一个患者,半夜突然梦见有人用力敲了一下头,惊醒后觉得脑袋还疼,家人把他送到医院一检查:脑出血!幸亏送医及时。他提醒说,如果在梦中被什么人攻击了,或者受了很大的伤害,惊醒后患处真的感觉疼痛,那最好不要大意。(记者刘璇 通讯员邓盛强 陈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