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武汉电视问政期末考开考 首场聚焦发展环境 公司9年未办成土地证反遭罚

图为问政现场图为问政现场
图为暗访短片图为暗访短片

  楚天都市报记者王荣海李庆李月媛陆缘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邹斌

  企业土地证9年未办成,两次被罚款超58万元;50多家商户无证经营两年多,两个区都不愿意管……

  昨晚,由武汉市治庸问责办主办的2018年下半年电视问政开考,首场问政聚焦发展环境,各区(功能区)主要负责人上台接受问政,有关区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新官不理旧事等现象被曝光。

  企业土地证9年未办成

  两次共被罚款58万元

  [暗访短片]

  武汉顺风冷暖设备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中央空调设计施工安装。2009年,他们通过政府招商引资,在黄陂区前川街买下了44亩土地用于企业生产。该公司销售经理表示,当时街道同意边办手续边建设。

  可企业开工建设厂房没多久,就遭受当头一棒:2011年,由于企业未办理好土地证,属违章建筑,被黄陂区国土规划局罚款19万余元。2015年,街道又同意企业建设二期厂房,并向区里递交了办理土地证的申请函,然而在2017年,因为同样的原因,企业又接到一纸39万余元的罚款。

  问题到底出在哪?黄陂区商务局招商科科长傅伟称,在区招商项目库根本查不到该企业的相关情况。另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当初没有把招商情况报到区里来,估计报到土地局了。而当企业把问题反映到区国土规划局时,该局副局长何波表示,这是街道的责任,让企业去找街道解决。企业负责人无奈表示,拖到最后,只能等着破产了。

  [问政现场]

  在问政现场,黄陂区国土规划局局长裴红兵表示,根据现行法律规定,该企业对工业用地无法办理土地证。针对2017年对该企业的罚款,江岸区区长张忠军直言,“不合理,更不合法。”

  该项目造成如今的困扰,黄陂区区长曾晟表示,连续两次处罚,问题非但没解决,企业还很冤枉。问题的根源在“管”没到位,“服”也没到位。下一步,将与企业充分沟通协商,让企业搬迁到工业园区里面去。

  现场,特约评论员张天蔚直言,这里面可能涉及到灰色操作,由街道承诺边建边批,然而随着政策调整,当初承诺的灰色操作被卡死了,倒霉的就是企业。

  近50家商户无证经营两年多

  插花地带究竟谁来管

  [暗访短片]

  2016年11月,做汽配生意的李先生打算到青山区奥山世纪城开一家门店,办营业执照时,青山区说让他去找武昌区,武昌区也告知管不了。做餐饮生意的王先生也遇到同样的问题,近50家商户都无法办证。

  [问政现场]

  武昌区区长余松介绍,去年下半年就和青山区签署了移交协议。但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武昌区仍负责该区域城市管理和户籍管理,工商行政很早就是青山区在管。

  对此,青山区区长刘袱堂表示,他们很想管,也很想为商户办执照。但该区域属于城中村改造项目,手续不齐全,房屋没有房产证,无法办理工商执照。市政府最近提出了解决还建房问题方案,拟为这批房屋办证,青山区和武昌区有望携手解决好这个问题。

  插花地如何彻底管好?余松表示,在现行情况下,各区政府应该主动作为,不管谁的企业、谁的居民,都是武汉市的企业和居民,每个部门都多做一步,就能管得更好。余松现场表态,对奥山世纪城区域的历史遗留问题,武昌区将主动承担,与青山区配合把问题办好。

  铁路2014年已通车

  修路征地尾款至今没结清

  [暗访短片]

  从2010年3月至今,东湖风景区内7个重点工程征地尾款迟迟没有结清,涉及东湖风景区7个社区、村组,没结清的尾款少的数十万,多的上千万。东湖风景区建强村因武黄城际铁路建设被征地,2014年该铁路就建好通车了,但该村的征地尾款仍旧没着落。据了解,当初设立的重点工程办后来撤销了,欠下的尾款不知找谁讨要。

  [问政现场]

  东湖风景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黎东辉回应,相关部门的确存在问题。这里面既有用地手续不完善问题,也有审计结算不及时问题,还有相关部门主动协调、督办不力的问题。此前,东湖风景区管委会对这些历史遗留的项目进行了大起底、大清查,一共有130多个项目,区里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挤出6亿多元偿还债务。其中有1个亿的资金还没有支付,是因为项目还没达到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黎东辉表示,会进一步加大解决力度。

  “企业向政府要钱,感觉‘要钱比要命还难’,这是为啥?”主持人将问题抛给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彭浩。他认为,一方面要加强契约精神,另外要强化法制观念。

  特约评论员郭静犀利点评,“路都修通了,征收款还没给。看似政府差钱,其实差的并不是钱,是政府履行信用还不够。”

  拍到的土地“变了性”

  企业损失七千多万元

  [暗访短片]

  2017年12月26日,厦门建发房地产有限公司以10亿元,竞拍到了东湖高新区花山大道以东、大长山路以北的6.8万平米的住宅土地使用权。今年3月,公司却被告知该地不能建设住宅。

  当时拍下来的是住宅用地,怎么又变了呢?东湖高新区国土规划局称,该地块内有一处被明确为体育用地。

  为了项目早日开工,企业与区管委会、市区规划部门、市体育局频繁沟通,半年后,市体育局同意了用地调整。根据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该地块的住宅用地属性已明确。但当企业再次向东湖高新区审批局提出申请时,得到的答复仍是“无法办理”。截至目前,光产生的利息费和管理费用,就造成该公司七千多万元的损失。

  [问政现场]

  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平说,这个问题的出现,是东湖高新区发展过程中要突破的瓶颈、闯过的险滩。两个部门发生争执,各自有理可依,但企业为此买单,付出了时间和资金成本,这就是政府的问题。“我们解决问题时,最起码要有三点改进。第一是要换位思考,站在企业角度;第二要能够创新地解决问题,对于难度高、时间跨度长的问题,要用刚性的执法和柔性的方法;第三,更重要的是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