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4月22日电 题:江城“归来” 不负韶华——武汉“解封”半月记
新华社记者
4月8日,“封闭”76天的武汉“解封”。
4月18日,武汉,这个先前国内疫情的“风暴眼”,疫情风险等级评估整体已降为低风险。
4月22日,武汉在院治疗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不足百人,其中重症、危重症仅剩十余例。
武汉“重启”半月。浩荡的长江水,见证着这座英雄的城市,正从疫情伤痛中站起来。
当江汉关大楼的钟声再度与过江轮渡的汽笛声交织,当黄鹤楼旁又闻市井的喧闹,武汉正吹响新的号角,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有序复苏,武汉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回归”
4月22日,武汉“解封”后满第一个“隔离观察期”的日子。
这个一度因疫情“暂停”的城市,在保持毫不放松防反弹的前提下,正以一种科学谨慎有序的方式逐渐复苏。
22日起,武汉市城市公交、轨道交通恢复全线网运行。30日起,网约出租车也将恢复运营。
当交通纽带重新连接,复苏的活力涌动在城市各个角落——
白云黄鹤春意浓。虽然黄鹤楼依然大门紧闭,但黄鹤楼公园已经部分开放;随着8日起东湖听涛景区、东湖绿道、武汉植物园等陆续恢复开放,大美东湖畔,又见漫步骑行的人们享受久违的四月春光。
20日,武汉的文化旅游地标——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恢复营业,街边小店各种精致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各种茶香在空气中弥漫。
“你好,武汉”“好久不见”……在楚河汉街,不时出现的标语吸引不少市民驻足留影,步行街上人来人往,一些网红店又排起了长队。第二街区的“味把头”串串店口,市民周先生和女友排队五六分钟后,终于拿到了满满一桶牛肉串串,迫不及待尝了一口,“就是这个熟悉的味道!”
疫情下关闭的武汉动物园也于22日恢复开放,但园区实行限流措施,瞬时客流不能超过1.5万人。
3个月不见,动物园添了不少“新丁”,十分热闹。两头小麋鹿和一头小矮马相继出生,5只小黑天鹅破壳而出,赤麻鸭、丹顶鹤、斑头雁、白骨顶、孔雀等也迎来新生命。
尽管疫情渐缓,但解封不等于解防。
在武汉,游客要想打卡各景点,必须出示健康“绿码”,进行体温测量与实名登记;乘坐公共交通也是如此,实现乘客和同乘人员信息的可追溯、可查询;进出社区,防控举措依然严格,尤其隐秘的无症状感染者,更是防控重点。
14日上午,武汉市居民新冠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在江夏区启动,全市将抽样调查13个行政区1.1万人次,旨在探寻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生规律等情况。
“再熟也得有证,没证不能出门。”22日一早,在武昌区徐家棚街国际城社区,一些上班没带复工证明的居民被拦在小区门口。这些人只好回家拿证,有的干脆去物业补办。“他们越较真,我们更放心。”居民们这样评价。
科学有序、舒展筋骨,那个熟悉的武汉正在日渐回归——
重新拥抱外部世界!据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统计,4月8日至4月20日,通过铁路、公路、航空返汉离汉复工复产人员总计109.86万人次,日均8.45万人次,公共交通客流量超过1300万人次。
清晨早高峰,部分路段又开始堵车,这让无数武汉市民颇多感慨。“路上交通恢复了七八成,武汉正在回到原来的样子!”开车上班的市民程先生说。
蓄足后劲,重回发展大舞台
21日一早,武汉聚鹏精密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车间里,机声隆隆。“9条生产线已开通7条,目前正在赶制4月份订单,我们有信心完成今年的经营目标。”公司负责人石建军说。
当天,武汉市人社局组织举办了2020年复工复产企业首场现场招聘会,七个分会场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7000多人冒雨求职,3528人现场签约或达成就业意向。
当寒冬过去,武汉的园区厂房重现机器的敲击声,奏响这个春天最美的进行曲。
这是充满挑战的复苏之路——一季度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39.2%,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市,经济数据尚未公布,但影响可想而知。
这是众志成城的“疫”后重振——从中央到地方,一大批支持湖北及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帮扶民营和中小企业的政策及时出台。
“湖北省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30条”“武汉市支持中小企业经营发展21条”……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王祺扬说,力求通过一系列政策“让企业缓过这口气、迈过这道坎”。
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4月8日,武汉市举办2020年首场“云招商”活动,现场69个项目签约,总金额达2451亿元;10日,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全市10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1865.7亿元……
把中断的链条接起来!
“这笔资金真是‘及时雨’,不但订单可如期交付,也给公司带来转机。”办完300万元银行贷款手续,武汉瑞丽森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志乾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纾困资金的“政策东风”,让这家手握2000万元订单的工程清洗设备企业,及时走出了资金周转困境。
得知武汉万宝井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复工复产率均超70%,广州东风日产财务会计总部长刘晓安一扫担忧。武汉是车都,如果上游配件企业迟迟不能复工,下游整车企业也面临停产风险。
打通产业链,就打通了经济的命脉。武汉、广州两地税务部门跨域合作,积极打通汽配行业产业链的堵点难点,如今已对接两市汽配企业433家,并有效带动两市关联行业企业7707家恢复正常生产。
危和机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
“走出家门过早,吃上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热干面,这是大家的小确幸。”4月8日,武汉市领导李强走进网络直播间,向全国网友介绍武汉复工复产情况,并推介多种知名武汉产品。
连日来,直播带货俨然成为助益湖北武汉经济复苏的“利器”。热干面、周黑鸭、洪湖莲藕、潜江小龙虾……众多电商平台使出浑身解数为湖北武汉带货。
此次疫情防控,催生壮大了许多新业态新模式。以科技赋能复工复产,更让众多海内外投资者“嗅”到新的机遇。
4月20日,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宣告新兴市场中国总部正式落户武汉“中国光谷”,在此之前还注册成立独立法人实体公司,这是2020年第一家在武汉成立公司的世界500强企业。
“我相信这是非常正确的选择。”正如霍尼韦尔中国区总裁张宇峰所说,历经疫情洗礼的武汉,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经济蓄势待发的后劲和潜力。
追赶时间,书写新的未来
“没有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和责任担当,就没有我的‘再生’……”20日上午,结束康复训练后,刘先生眼含热泪向医护人员致谢。
刘先生是武汉雷神山医院休舱前,转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继续救治的4名危重症患者之一。住院近3个月后终于摆脱呼吸机,刘先生预计本周可转入普通病房。
慎终如始、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位患者。
援鄂医疗队陆续回撤后,根据救治工作需求,20位专家继续留守武汉指导救治工作。就在20日上午,中央指导组与这些专家们举行专场座谈,部署后续救治工作。
“重症患者的抢救就像走钢丝,每一步都要走稳。”江苏省人民医院重症专家左祥荣说,提高重症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是对高危患者进行早期识别,提前预警,关口前移,提早干预。
这是一个个值得铭刻的日子——
4月15日上午,运行2个多月的武汉雷神山医院正式休舱!这里累计收治患者2011人,其中重症患者千余人,康复出院1900余人;
同一天,承担重症救治的主力军之一——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医疗队约180人离汉返程,这也是最后一批撤离武汉的国家医疗队;
圆满完成承担的武汉火神山医院、武汉市泰康同济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确诊患者医疗救治任务后,到4月16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已撤离武汉……
上至108岁的老人,下至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总体治愈率达到94%;从最高峰时近万例在院重症患者,到如今降至两位数,武汉重症病例划出一条令人欣慰的下行曲线,是中国在这场抗疫斗争中“生命至上”的生动写照。
4月17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就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确诊病例死亡数订正情况进行了通报。
截至4月16日24时,确诊病例核增325例,累计确诊病例数订正为50333例;确诊病例的死亡病例核增1290例,累计确诊病例的死亡数订正为3869例。
及时订正数据,不仅回应了社会关切,也彰显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这一负责任的做法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
随着火神山、雷神山等最后一批重症救治应急医院休舱,武汉目前已转入正常医疗救治阶段。
4月20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和武汉市第八医院恢复正常诊疗。至此,武汉已开放接诊非新冠患者医疗机构69家,其中68家全面恢复普通门诊。
在灾难中奋起,在铭记中前行。这座城市的坚守,激励着在武汉的每一个人。
“来武汉10年,我深深爱上了这座城市。看到这座城市生病了,我非常难过,总想着做些什么。”武汉“解封”第一天,华中农业大学埃及籍博士赛义德组织5名埃及留学生义务献血。“我们希望为武汉战疫贡献力量。”
“致敬援助者”“共克时艰”“中国加油”……夜幕降临,横跨长江、汉江的七座桥梁,龟山、蛇山以及沿江的千栋建筑为主体的25公里“长江巨屏”上,每晚准时上演的灯光秀,是武汉献给全国各地驰援者的特殊礼物。
灾难总会过去,生活终将走向光明。
无数的微光汇聚成强大的中国力量。大疫过后的武汉,必将在追赶时间中书写新的未来。(记者韩洁、徐海波、李伟、侯文坤、冯国栋、王玉、眭黎曦、赵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