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时报讯 刘时粘一家人楚天时报讯 刘时粘一家人

  今天是国际家庭日。昨日上午,阳新的刘时粘和老伴一起,站上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奖台,参加了全国妇联举行的“最美家庭”颁奖典礼。他们是黄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家庭,也是湖北省仅有的三户家庭之一。

  刘时粘现年75岁,他经历过战乱年代,目睹了新中国的诞生,高中毕业后办过企业、进过机关,退休后还一度出国游历,在加拿大体验打工生活。

  更有亮点的是他对女儿们的教育。刘时粘有两儿两女,加上媳妇女婿,8个人中有博士后2人,博士2人,正在攻读博士1人,硕士1人,他的家庭也因此被称为“超级博士家庭”。

  一个正能量的书香家庭

  阳新县妇联副主席石子倩是刘时粘“最美家庭”的发现者。“那是去年,全国妇联号召各级妇联寻找最美家庭,我们便在阳新大地上开始发掘。”石子倩回忆,一天,她和阳新县妇联主席明丹一起,到枫林镇办事。在与人闲聊时,她们得知,枫林镇坡山村有一名叫刘时粘的老人,“家里培养出来多个博士”。“当时‘最美家庭’评选里正好有一个书香家庭,如果这个情况属实,就很有机会入选”。之后,石子倩从村民处找到了刘时粘的联系方式。次日一早,她就带着工作人员一起,赶到了刘时粘位于阳新县城的家中。

  在了解情况的过程中,刘时粘家庭的一些故事打动了石子倩。“其实,刘时粘的几个孩子都不是‘神童’,从小成绩并不好,是靠后期努力取得的成绩。”石子倩告诉记者,刘时粘的大女儿刘宏英中专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婚后,他们夫妻相互鼓励着求学,刘宏英最终拿到了加拿大一所大学的硕士学位。刘时粘的大儿子刘宏达更是勤奋的典型,每天看书、读书,最终考取了华中师范大学的博士,如今留在该校任教。

  最让石子倩动容的,是刘时粘小儿子刘宏宇的求学故事。初中毕业后,刘宏宇因成绩较差,被刘时粘送到远在浮屠镇的阳新二中求学。入校时,他曾一度被校长拒收。“校长说他的成绩太差了,结果这话被他听到了。他当时暗下决心,一定要考出好成绩。之后一年,他连学校熄灯了都要躲在被窝内打着手电筒看书。最终期末考试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得以转至重点中学阳新一中就读。后来,他也考取了武汉大学的新闻学博士学位。”石子倩说。

  老人不善言辞,但以身作则

  13日下午,楚天时报记者在阳新采访了刘时粘的小女儿刘宏慧和女婿袁修刚。

  说起父亲,刘宏慧口中冒出的第一个词是“正直”。“说实话,父亲以前忙于工作,对我们几个孩子学业的关心并不是很多,但我们却从父亲的行事作为中学到了很多。”刘宏慧称,父亲平常做什么事都很讲原则,不论对亲戚朋友还是同事同学都是如此。“即使他很少跟我们说要这样做要那样做,但从他的具体言行中,我们就都知道了该怎么做。”“岳父平常在家有些沉默寡言。一般情况下,都不会骂孩子,更遑论打孩子了。只有在孩子确实做了离谱的错事,他才会说几句。”袁修刚说,妻子兄弟姐妹几个小的时候,岳父的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让几个孩子不为生计担心、专心学习上面。退休之后,则主要帮助子女带孩子,并利用空闲时间向街坊邻居宣传养生之道。“他这两年的退休工资,基本上都买保健书籍和一些养生实用品,送给邻居朋友了。他还回到老家枫林镇,担任了该镇教育慈善基金会的经理。”

  采访结束后,袁修刚给了记者一本刘时粘著的《风雨人生路,我的回忆录》。该书主要记录了刘时粘的出生、成长和工作经历。其中一部分用类似日记的方式,记录了具体时间的工作和生活。虽然该书鲜少提及子女,但在第20章宏达带病上学、送宏英上师范部分,记者还是体会到了如山的父爱。

  最好的爱是尊重孩子的选择

  昨日下午,记者联系上身在北京的刘时粘。说起获奖的感受,他很谦虚。“听了4个‘最美家庭’上台做典型发言,我感觉自己做得还很不够。能够获得这个荣誉,我很惭愧,以后我会更努力把家庭建设好。”

  问及教育儿女的心得,刘时粘说,他并没有约束孩子们多少,更多的是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并尊重他们的选择。“其实我很反对对孩子打打骂骂。这样大多时候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孩子们产生逆反心理。”对于“棍棒教育”,刘时粘持反对态度。他认为,父母们可以为孩子们做的,首先是做好服务,然后是言传身教。过度的管束和压制,只会让孩子们害怕、厌恶,最终演变为抗拒。

  至于今后的打算,刘时粘称,他和老伴还是以服务子女为主。其大儿子和二儿子分别在广州和武汉工作,两人的孩子都在上小学。刘时粘就和老伴一人照顾一个,两人经常是广州、武汉、阳新三地来回跑,就是想让孩子们在生活上省省心。

  “子女们过得好就是做父母的最大的幸福。”刘时粘说,尽管年过七旬还要四处奔波,他和老伴也不会觉得辛苦,而是觉得幸福。

  □楚天时报记者柯云峰通讯员谢亚萍冯加慧柳娅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