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一家人出1个博士就是件了不起的事了,但在恩施市红土乡石窑一唐姓人家,竟出了5位博士。近日,这5位博士回到家乡,一是探亲,二是感受即将到来的恩施女儿会。

  尊师重教是唐家老先生的信仰

  8月4日,记者在恩施市红土乡石窑村见到了“博士妈妈”张元珍及她家的3名博士后人(其中有两人已外出办事)。

  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却非常硬朗,常常到邻居家里串门拉家常。记者了解到,唐家重视子女的教育培养,还得从张元珍的已故老伴田江(田江为其过继到田家的名字,本名唐宏权)说起。

  唐宏权出生于1930年,是土生土长的石窑人。老人从小在私塾读过许多书,称得上是个知识分子。唐宏权与张元珍结婚后,先后生下了四男一女。

  大集体时,唐宏权与妻子张元珍靠在小队里挣工分维持一家人生计。改革开放后,夫妇二人除种地外,还在镇上做些小本生意。他们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勤耕奋读”,用知识改变命运。

  因家中子女较多,唐家的生活较为紧张,但这丝毫不影响唐宏权夫妇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即便是在日子最艰难的时候,他们也没有放弃供孩子读书。

  记者从唐宏权二子唐宝林口中得知,唐宏权的子女中,老三唐三一是学习最好的,也是后来带动下一代读书的榜样。那时候,外出读书交通十分不便,读高中需要经双河到新塘才能读书。当年,为了送老三唐三一读书,唐宏权父子常常挑着行李担子,步行80多公里去新塘去读书。

  谈到父亲对教育的重视,唐宝林说,父亲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并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一种对子女成才和教育的重视,是有一种精神在支撑着家里的人努力学习。

  唐宏权不仅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且还带动整个村里的人重视教育。唐宏权在世时,每年当地中学中考结束后,他就会带着有子女在当地中学读书的乡邻,拿着红布和牌匾等物品到学校去看望老师,以此表达对老师的尊重。这种重学重教育的传统一直持续到2012年老人去世。

  三子唐三一带动后辈努力求学

  唐宏权老人以他重学重教育的理念,培养三子唐三一成了博士。而唐三一作为唐家第二代人(以唐宏权为第一代)中,读书最多、学习最好的人,又成了兄弟及唐家第三代人学习的榜样。

  1990年,唐三一从新塘高中毕业后,到湖北民族学院就读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又到陕西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随后,他继续前往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攻读博士。

  获取博士学位后,唐三一并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而是远赴英国华威大学系统生态研究中心和数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深造回国后,唐三一便在陕西师范大学任教至今。

  一个农村娃,一路学习深造直至博士后,实非易事。唐三一说,他读高中时,需步行数十公里才能到达学校。后来上了大学,尽管在当时那个年代,能够上大学就是一件比较了不起的事,毕业后也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但他还是选择继续学习深造,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铭记着父亲一直以来对他的要求,他深知农村孩子读书不易,越是家庭贫困的孩子,越要发奋读书,最终才能靠知识改变命运。

  2012年,侄儿唐彪(唐宝林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唐三一劝其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而唐彪本人也非常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向三叔一样有学问的人,因此决定继续学习深造。2012年,唐彪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如今,他已是该校一名在读博士生。

  唐彪在陕西攻读硕士期间,唐宝林曾多次来到唐三一家。而留给唐宝林印象最深的,就是唐三一与妻子肖燕妮(博士后)每天都要花最多的时间来学习和做文章。唐三一几乎每晚都要看书学习到12点才休息。为了写出一篇好的论文,他常常废寝忘食,前前后后忙活上几个月。

  唐三一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且对自己的学生及在陕西读书的唐彪也要求严格,他从不因唐彪是自己的亲人而对他有所松懈。为此,他经常去唐彪所在的学校查看他的学习情况,并提醒他随时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唐彪称,他能够一直坚持读到博士,与他从小耳濡目染,及家中重视教育的家庭氛围有关,同时更离不开三叔唐三一一直以来对他的鼓励和鞭策。

  五博士回乡探亲赶会

  记者了解到,唐家的5位博士分别为唐家三儿子唐三一及其妻肖燕妮(目前在西安交大任教);唐家大儿子唐先柏的儿子唐光耀为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现在湖北民族学院任教;二儿子唐宝林的儿子唐彪及其妻王靓(辽宁大学生物学博士)。

  石窑是土家女儿会的发源地,当地人对女儿会有着深厚的情结。唐家人也不例外。

  因平时各自都忙着求学和工作,且大多身处外地,唐家人平时难得一聚,今年大家商议后,决定女儿会之前一起回家探亲,并等待女儿会(农历7月12日)的到来。

  唐彪的妻子王靓还是第一次到石窑,“这里虽然地势偏远,但老百姓生活得悠然自在,一到这里我就觉得如同到了世外桃源一样。这次回来,我对唐彪的家人更加敬重,这样偏远的地区能培养出几个博士确实很不容易。”王靓说。

  唐家的老屋就坐落在石窑老街上,唐宝林告诉记者,小时候自己和父母兄弟一起在这间木屋里生活,如今念旧的老母亲张元珍依旧住在老屋里。

  “我们一家虽然出了几个博士,但都是土生土长的石窑人。我希望他们不忘家乡,仍要支持家乡的教育发展。”唐宝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