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15时,来自北京的海南航空HU7110次航班在三峡机场降落,154名乘客缓缓走下舷梯——这意味着三峡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50万大关。
从1996年到2014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00万人次,三峡机场用了18年;而从100万人次到突破150万人次,三峡机场仅用了两年。通航城市达28个,航线覆盖已基本形成连接东西、通达南北的网络结构,三峡机场发展规模在三峡城市群同类机场中位居前列。
三峡机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在宜昌市委、市政府、海航集团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三峡机场以打造三峡区域枢纽国际机场为目标,继续加大航线航班的引进力度,广泛开拓客源市场,不断完善服务品质。
今年,是三峡机场新开航线最多的一年。国内方面:新增了兰州、福州、呼和浩特、温州、济南、西宁六条航线;国际方面:新增宜昌至韩国首尔、襄阳、清州、大邱的直达航线,国际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3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今年,三峡机场还相继引进了福州航空、长安航空、韩亚航空、真航空、易斯达航空公司在机场运营进出港航线,航线数量增至28条。同时,机场基地航空公司引进工作在今年也取得突破性成果,预计2017年初引进第一架飞机在机场驻场经营。
从100万到150万 两年飞跃破纪录
2014年11月18日,三峡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人次,时隔两年,这个数字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同比增长达到了20%,发展速度如此迅猛,标志着宜昌民航事业在机场百万级效应的推动下得以蓬勃发展。
重新定位
打造区域枢纽国际机场
三峡机场开航之初,机场客源市场主要以本地的公商务旅客为主,但近年来,随着本地及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地面交通换乘愈加便利,航空需求逐渐向大众化延伸。同时,三峡机场的服务群体也从本地扩展到了周边城市荆州、荆门、恩施、襄阳及渝东地区,机场的功能辐射从一隅之地扩张到了鄂西渝东。
2014年,三峡机场抓住发展机遇,旅客吞吐量一举突破100万人次。从开航之初至今,一直在三峡机场工作的三峡机场董事长王宏,当时感慨地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是宜昌自1954年有机场以来第一次,也是三峡机场1996年通航以来的首次。
同年,国务院下发了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湖北、湖南、重庆相继达成了在长江中游地区建设“三峡城市群”的共识。三峡城市群中,拥有民用机场的城市包括重庆万州、宜昌、恩施、神农架、张家界、常德六地。从地理位置而言,宜昌位于区域中心,拥有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从机场发展而言,三峡机场的发展规模仅次于张家界机场,是区域内发展势头正盛、前景向好的支线机场。
三峡机场综合各方面情况,最终确定:机场自身明确定位为“三峡区域的枢纽国际机场”,以此为发展、开发航线、深挖客源。
中转联程
打造“米”字型航空网络
根据宜昌的城市经济发展需求、对外经贸往来特点、实际承载能力以及民众的普遍需求,机场以打造“三峡区域的枢纽国际机场”为目标,确定提高北上广深的通航密度,逐步覆盖距本市800公里半径以外的省会城市及省域重点城市,链接全国主要旅游城市的航线发展规划。
鉴于此,三峡机场探索出中转联程、经停航线新的营运模式,以宜昌为中心,打造“米”字型航空网络格局,在省会、副省会级城市之间搭建以宜昌为中转点的桥梁型经停航班,由此增加通航覆盖面。
以此为思路,机场已经先后开通了北京=宜昌=海口、杭州=宜昌=贵阳、常州=宜昌=成都、西安=宜昌=温州等航线。目前,机场除至北上广深等枢纽机场的航线为点对点直达航线以外,其他国内航线结构均为此类经停航线。
跨界合作
成立航空旅游发展联合体
三峡机场方面介绍,在新航线开发的同时,机场还高度重视航线运营涉及的航空公司、旅行社、出发地机场、目的地机场等合作方的经济利益。
为了能让航线稳定执行,确保航班运营的经济效益,机场将客源市场开发作为航线开通后期的首要任务。为了提高机票销售量、提高航班上座率,机场采取航班与旅行社合作经营模式,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同时,机场还整合本地航空、旅游行业资源,为关联企业搭建旅游信息咨询和市场营销平台,成立航空旅游发展联合体,做大做强宜昌航空旅游产业。“十三五”期间,宜昌三峡机场致力于打造三峡区域的枢纽国际机场,预计年旅客吞吐量达到300万人次。其间,三峡机场将继续完善航线网络布局,航空口岸进一步扩大开放,开通东南亚、东北亚的定期国际航线。
不仅如此,市政府还在高水平、高标准规划建设三峡临空经济区,推进宜昌航空、产业、城市一体化发展,打造宜昌现代化城市建设“第五大平台”。未来,宜昌不仅拥有三峡机场,还将拥有航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