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 (记者张翀)受钢铁业产能过剩的“蝶舞效应”影响,武汉华中钢铁交易中心如今陷入过了预定开业期两年多依旧未能营业的困局。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武汉阳逻这个主打“物流牌”的经济开发区,出现困顿的并非只有华中钢铁交易中心一家。

  据悉,武汉华中钢铁交易中心规划面积3200亩。自2011年6月起,该交易中心开发的六七百套商铺陆续销售告罄,并准备于2012年12月18日开业运营。如今两年多的时间已经过去,该市场仍没有开业的迹象。市场有关负责人表示,最早谋划华中钢铁交易中心是在2007年,当时整个钢铁巿场的行情非常好。可从2012年年底开始,随着钢铁产能过剩,整个钢铁巿场陷入低迷,交易中心也陷入了运营的窘迫。

  在阳逻经济开发区,从2011年开始,先后有武汉专顺仓储物流园、华中钢铁交易中心等钢材物流项目落户开发区,开发区因此提出了打造华中最大的钢材物流基地的目标。不过,这些曾经豪情万丈的钢铁物流项目,有的一直没有正式运营,偶尔有开业的,因为经营不景气,也面临关门歇业。

  对此,当地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指出,开发区建设缺乏科学宏观的规划和引导,盲目追求招商引资指标。例如,湖北现有12个国家级开发区和2个特色省级开发区,14个开发区中有武汉等6个开发区把主业之一定位为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对引进汽车特别是整车项目兴趣浓厚,为争取项目落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是,对于如何应对汽车产能过剩,如何抢占汽车产业制高点,大家却都鲜有思考。

  记者梳理近年来该省各个开发区的规划及宣传发现,一些开发区存在先建设后规划、边建设边规划的情况,缺乏总体规划。有的只注重即期开发,忽视远期建设;有的只注重企业数量,忽视产业衔接。对此,一些开发区的相关负责人也坦承,建区之时,招商主要靠拼税收、拼低价,捡进篮子就是菜。一些企业的利润不是来自市场竞争力,而是来自政策优惠。十几年下来,有的企业在优惠期满后一走了之,有些低端制造企业则被市场淘汰,甚至,有的企业只是占了园区一块地而已。

  据此,前述专家指出,由于历史上形成的“重引进、轻消化”、“重加工、轻品牌”的“短平快”思维惯性,园区建设缺乏规划引导意识,而不少企业也缺乏创新主体意识,由此研判、抗击市场风险能力不足,最终引发个别产业、企业的生存发展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