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更催生清洁核能

  “治理雾霾需改变我国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为此可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核电。”中国广核集团董事长贺禹在今年3月份向本报记者表示。

  4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核准福清核电站第5号机组,是优化能源结构的必然选择,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稳定增长,推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核电等一系列重大能源工程不仅是稳增长的重要措施,也被视为调整能源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抓手。”有接近官方人士在今年4月份曾这样对本报记者说。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一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量相当于80艘美国“福特”号航母船体的重量。

  在2014年6月13日于京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提出,要“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他同时要求“在采取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紧启动东部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

  核电站在中国的分布并不均匀。由于国内现有的核电站都建在东部沿海省份,一些内陆省份纷纷表示,它们需要建设核电站来为当地提供足够的电力。比如,在近年来的全国“两会”上,湖南、湖北和江西都已提交了重启内陆核电项目的提案和建议。

  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一名专家曾撰文称,中国核电一直以来优先选择沿海地区建设,但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发展,客观形势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经济比较发达”和“一次能源缺乏”不再是沿海地区的独有特征。在内陆省份,尤其是一些发展较快且一次能源短缺的省份建设核电站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以湖南为例,湖南省发改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王亮方在2014年的一次能源论坛上称,能源短缺将成为制约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预计2014、2015年,迎峰度夏与度冬两个电力需求高峰时期,湖南将出现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因此,核电将成为湖南省电力供应的主力军。

  本报记者对已经公开的官方资料梳理发现,打算上马内陆核电的省份还有:广东内陆地区、四川、贵州、重庆、安徽、河南、河北、吉林和黑龙江等省份。

  产出与争议并存

  事实上,对于地方而言,核电站给当地带来的不仅仅有能源,同时还有钱。由于核电站投资数额巨大,其产出效益对地方经济的拉动几乎是立竿见影的。比如,福清核电站是在2008年中国保增长的背景下,中央推出扩大内需4万亿元计划后落地的特大型重点工程,也是当时中国第一份落地的千亿大单。

  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桦去年曾向媒体介绍,福清核电站所有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福清核电站一共拥有6个核电机组),年总产值将达到170亿元,至少可拉动当地生产总值近4000亿,增加近3万人的就业。

  根据核电企业此前公布的招股书测算,一座配备两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的核电站,建设资金高达250亿至400亿元,相当于包头市2014年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

  但核电毕竟是一种没有中间状态的能源,这其中以内陆核电尤为明显。反对者认为它极具风险性,支持者则认为它和沿海核电并无差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亦楠2014年在媒体上发表一篇题为《内陆核电不适合我国国情》的文章,则把这种争论推向了舆论的高潮。

  作为内陆核电项目,江西彭泽核电项目曾在2011年遭到质疑。2011年底,与江西彭泽一江之隔的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退休干部联名“上书”反对彭泽核电项目上马,对彭泽核电项目的人口数据、地质条件、周边工业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质疑。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中国缺乏水资源。因此,内陆核电站需要建设在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以便于在日常运营或发生紧急事故时冷却。但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往往也是人口密集的地区,因此一些内陆核电站往往建在人口密集区。为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把核电站建设在长江流域,一旦发生泄漏,后果是难以估计的。

  “核能很好,但是我不希望它建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广东江门一位居民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时说,“在其他地方建最好,离我们越远越好。”2013年,广东江门一个投资近400亿的核燃料项目因遭当地质疑而下马。

  至今,包括彭泽核电项目在内的内陆核电项目究竟何时开建,尚未有一个明确的时间。“中国内陆核电何时建设,并不在于技术问题,而在于民意和政府决策,希望内陆核电能够于2016年起步,最迟不晚于2018年开工。”5月21日,徐玉明在第十一届中国核能国际大会上表示。

  国家核电主管部门的一位官员此前向本报记者表示,核电站涉及到整个国家的利益,要上马核电,安全是第一。而要保证核电的安全,技术的安全可靠性则是基础。“中国要上马核电,要运用最安全和最先进的核电技术。”他说。

  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李干杰在6月份的一次会议上说,总体而言,中国在建核电机组的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已运行的核电机组保持了比较好的安全业绩。

  事实证明,中国的民用核电工业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商业化发电以来,迄今未发生过核泄漏或核事故。

  借“一带一路”东风升级海外

  核电逐步成为继高铁后中国对外出口的又一个招牌产品。最重要的事实则是,近两年来,国家首脑在国事访问中屡屡推销中国核电,并推动了国内核电企业与他国签署核电合作协议。

  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拉美之行中就曾大力推销中国核电。习近平当时同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进行会谈后,双方共同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将双方核电合作事宜提上了议事日程。

  在2014年3月的欧洲行之际,习近平就已促成了中国在核能领域与相关国家的合作。在他的见证下,中国广核集团与法国电力公司在巴黎签署了合作协议。

  在2013年下旬,李克强与英国首相卡梅伦谈到合作领域时,第一点就是大力推销中国的核电等基础设施。他表示,如果要建高铁、核电,同等条件下中国装备建设速度最快、成本最低。

  但是,国内核电真正在海外落地的项目并不多。东方电气董事长王计在今年早些时候向媒体表示,“这与中国核电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不符”。

  但“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中国的核电巨头开辟了新路。中国三大核电企业之一的中核集团在5月6日称,公司将借助“一带一路”推进核电走出国门,以带动国内核电装备的批量化生产和出口。

  中核集团目前正在建立海外市场开发体系,推动英国、阿根廷、埃及等欧洲、拉丁美洲、非洲、南亚近20个国家核电项目合作。

  中国核企业已经与上述一些国家达成双边协议。尽管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核企就能够获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它们肯定会为未来中国核电技术出口打下基础,从而使得中国有望成为这一关键战略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在国际上,核电市场已由众多能源大国卡位,成为蓝海。来自世界核电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30年为止,全球将新增160台核电机组,由此新增投资达到1600亿美元。中国“要分享国际核电这块市场大蛋糕”。

  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正在利用核电,其中,有21个国家的核电比例超过了本国能源结构的10%。另外,一批暂时还没有核电的国家正在积极寻求发展核电。

  “未来的国际市场的份额也一定是和现在国内的业绩挂钩的。”王计说。但王计同时表示,由于“核”的特殊性,核电装备走出去不单单涉及技术、经济问题,更多的是涉及到安全性和政治性问题,相比常规电站装备出口更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