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的方式,让教育能够辐射更多的人
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市场永远会给你一个合理的定价。在巴玉浩的创业之路上,制作PPT的高水准,就是“开山石”。
“太多人找我帮忙了,我就在想,是不是能够让更多的人掌握这门技能。”经过再三考虑,教别人的方法有出书、培训两种,出书只能打出知名度,线下培训影响力又非常有限。基于此,巴玉浩把目标定为“‘互联网+’教育创业公司”,同时出版配套书籍。
在秋叶的指导下,巴玉浩和他的创业团队开始了探索。
团队针对大学生和职场新人展开调研,对他们在教育方面的年开销、平均月开销、购买书籍课程的热门时间段、感兴趣课程等进行调查后发现,Office在线教育的市场空间很大。
“我们进行了测算才投入开发,事实证明了投资在线教育的可行性。我们从零开始,课程上线第一天就实现了盈利。”师范生出身的巴玉浩对教育体系有着宏观的认识,“在线教育不是简单地把线下的课件或视频搬到线上,而是要提供一套完整的在线教育学习体系”。
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包括“配套教材、线上授课、在线答疑、定期分享、作业批改、动手实践、课程考核”的一套学习体系,被完整地包含在其学习课程中。
“我每天QQ弹窗无数,都是学员在提问。你看我们天天抱着手机,躺在床上还玩手机,实际上我们都在答疑和点评学员作品。”目前,他们有8个答疑群,每个群中有学员2000人,学员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答。
与此同时,他们出版了一系列书籍,包括网络热销图书《说服力》系列、大学生系列的《不要等到毕业以后》《不要等到毕业以后答疑篇》《学会独立思考》等。
手艺变成产品,巴玉浩和小伙伴们搭上了“互联网+”的顺风车,“我们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教育的心,希望让自己的知识影响更多的人,用‘互联网+’的方式,让教育能够辐射更多的人”。
你们知道了,但是我们做到了
“要好玩,玩的过程中把事做漂亮,做得好就分钱。”这就是巴玉浩的企业文化。
他们喜欢自黑,还常常群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外号。比如,公司的CEO郑淼,是“三水”也是“三总”,只要大家一喊“三总”,她免不了要往群里丢一个大红包。
大家也常常戏称巴玉浩为“巴爷”,因为他有魄力、执行力强,能hold住团队。
“团队的效率很高,往往只需要在线上布置任务,中途再询问一次进展就可以等待验收成果了。”巴玉浩笑说:“90后有90后的管理方法。”
然而,在收获掌声的同时,巴玉浩时刻面临着质疑。
“包括这次为市委书记做PPT,有网友质疑我是关系户才能获得机会。其实,我们的团队在国内PPT领域已经做到了最好。”在此之前,他和团队小伙伴还曾受邀为世界500强企业全球副总裁、知名杂志、学校、政府部门单位等制作PPT。
“你们知道了,但是我们做到了。”面对质疑,巴玉浩想到了管理大师杰克·韦尔奇的这句话,“说到和做到,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层次。我不怕质疑,只有踏踏实实地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才会有骄傲的资本”。
巴玉浩管理着网络学习型社群“一页纸PPT”,社群集结了全国范围内PPT做到顶尖的一群人。群里永远只有69人,如果进来一个新咖,必然淘汰一位老成员,竞争激烈。现在,群里的许多70后、80后都已渐渐被90后取代。
像团队中的另外一位90后讲师阿文,专门讲如何制作新媒体上最流行的信息图表。课程上线第一天收入10万元,仅卖PPT模板,一年就能收入30万元。
从以PPT为突破点的单品爆款,到Office技能,再到职场必备技能;从1门课程到7门课程,这个90后团队用互联网思维和速度证明着自己。
对于未来,巴玉浩信心满满:“我们会用PPT撬动在线教育这片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