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季度中国城市经济增速排行榜:贵阳第一,太原竟成最大黑马 看看你的城市排第几?

  今年一季度,哪个城市经济强?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汇总各城市的数据发现,2019年一季度经济增速最快的是贵阳,增速达到了9.7%,第二名是太原,增速为9.2%,昆明并列第二名。另外西安、南昌、武汉、福州、南京、郑州一季度经济增速也在8%以上。

  如果从经济总量看,2019年一季度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重庆位居前几名。

  本次城市数据包括直辖市、副省级城市以及省会城市,乌鲁木齐和拉萨的数据尚未公布,本次不列入。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京、沪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在七八成外,大批城市的服务业比重已经超过或接近七成,这包括西安、广州、太原、海口、哈尔滨、呼和浩特。这也意味着,这些城市和京、沪一样,服务业成为驱动经济发展主力后,经济或很难再快速增长。

  根据了解,今年国家统计局将实施GDP(地区生产总值)下算一级的改革,简单而言,就是地方GDP之和要等于全国GDP,地方GDP挤压水分将成为现实。大批城市经济低于全国增速的情况将出现。

  贵阳增速第一、太原第二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汇总各地统计部门公布的数字发现,一季度经济增速最高的前几名,分别是贵阳、太原、昆明、西安、南昌、武汉、福州、南京、郑州、厦门、成都、长沙、西宁,实际经济增速都在8%或以上。

  其中贵阳、太原、昆明,为三个经济增速为9%以上的城市。

  从上述数字看,经济增速最快城市以中部为多,前10名增速最快的城市中,中部有4个,分别是太原、武汉、南昌和郑州;东部有3个,分别是福州、南京和厦门;西部有3个,分别是贵阳、昆明、西安。

  今年一季度全国大批城市经济增速未高于全国,这包括北京、海口、哈尔滨、重庆、南宁、上海、呼和浩特、沈阳、天津、长春。乌鲁木齐未公布数字,根据已有工业数字看,一季度GDP(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也预计会低于全国。

  从增速同比来看,2019年一季度,很多城市经济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加快。这包括太原、西安、武汉、福州、南京、郑州、厦门、杭州、广州、宁波、大连、南宁、呼和浩特、沈阳、天津。其中呼和浩特、广州、太原、南宁、天津等地回升明显。

  全国经济增速最慢的地区,以西北、华北、东北为多,但是直辖市上海和重庆的增速在全国偏低,需要引起关注,两地增速均低于全国。另外两个直辖市北京和天津的增速在全国也是靠后。

  为什么这些城市经济放缓明显或者不高,这与其主导产业有关,比如重庆和上海的汽车、手机等产业面临产销放缓的压力。

  多城市出现服务业发展新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很多城市的服务业比重和京沪一样,已经超过了70%,这包括海口、哈尔滨、呼和浩特、广州、西安等地。但是很多城市的人均GDP并不高,这些地区服务业比重甚至接近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值得关注。

  因此,尽管一些城市目前经济发展快,但是如果改变不了服务业比重偏大的情况,未来快速发展的难度加大。

  以西安为例,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95.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6%,高于去年同期0.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42.09亿元,增长10.7%,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西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0%,创2015年一季度以来新高。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1426.32亿元,增长7.8%,提高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1.3:27.2:71.5。

  因此,西安尽管一季度GDP增长8.6%,创2015年一季度以来新高,但是和京、沪工业比重低,经济放慢的情况一样,未来经济要避免实体工业空心化的故事重演。同时西安不要重演一线城市房价高、挤压工业的故事。

  类似的还有太原,一季度,太原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83.31亿元,增长9.2%,增速比上年同期(8.1%)加快1.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双轮驱动明显。一季度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75.16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04.37亿元,增长9.0%。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3.88%、66.12%,分别拉动GDP增长3.12、6.08个百分点。

  一季度,太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比前2个月(9.2%)加快1.3个百分点。主要是传统产业加快导致的。比如一季度太原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1.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3.5%,占比为16.9%。但是制造业增加值仅仅增长6.6%,

  要注意的是,很多城市的服务业比重达到七八成,不是因为服务业发展快了,而是因为工业放慢导致服务业比重上升,这与北京加快传统工业疏解,提升核心功能,发展白菜心经济的情况还不一样。因此对于很多人均GDP不高的城市而言,未来加快发展制造业,促进工业实体经济夯实,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1世纪经济报道 肖明 林敏仪 封面图来自摄图网

  责任编辑:邓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