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读四大名著、中国通史
或许是天性使然,他从小就热爱中国古典文化,对古典元素很着迷。
在荆州实验小学读书时,为了夯实学生语文基础,老师每天让他们学习生僻字,枯燥的学字他却觉得很有趣,对语文更加热爱。
三年级,他9岁,读完了四大名著、中国通史。
进入荆州市实验中学后,他被分到了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刘海源班上,刘海源也成为熊洋舰最感激的人,他多次提及刘老师:“如果不是被分到刘老师班上,我不会写出这样的文章。”
刘海源的教学别具一格,以课本为基础,经常讲课外的文章,给学生们推荐读《唐文选》《李煜词》《汉魏六朝文选》《离骚》……他讲课不给答案,让学生们独立思考,很少布置死板的书面作业,大多是让学生背诵、写读书感受。刘海源教的班级,全班都读原版《史记》。“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还是想有些自留地,分数不是唯一,学习能力也并不与分数成正比。”刘海源说。
记背古文对于许多15岁的学生是一种难受的折磨,对于熊洋舰是种别样的享受。每一篇文章,他都做了详细注解,批注感受,陶渊明读书讲究“不求甚解”,他对古文力求通透。
李煜词、纳兰性德词、秦观词,他信口拈来,最爱辛弃疾词,认为辛词有气势。《滕王阁序》、《洛神赋》、《北山移文》,他如数家珍。课堂上,刘海源给他们讲钱钟书、梁实秋、石声淮、陈寅恪、胡适,讲西南联大,讲先贤读书。潜移默化中,他受到极大启发。
堪比“最牛高考作文考生”周海洋
尽管才华横溢,熊洋舰却不骄不躁,低调谦虚。他是刘海源的得意门生,刘海源认为他可与“最牛高考作文考生”周海洋相媲美。周海洋以高考满分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一举成名,该文以古体长诗写就。熊洋舰则自称不敢与周海洋相比。“非常开朗、非常有爱心、非常有礼貌、非常有修养。”刘海源评价熊洋舰。他是班上班长,成绩在全年级排前30名,语文是强项,不偏科。他动静皆宜,还热爱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原来学习过小提琴,喜欢画画,但自认画技一般。
同班同学张晓慧评价他“博闻强识,娴于辞令”,性格活泼外向,和每个同学关系都不错,写了好文章愿意跟同学交流、分享,对于同学提出的意见,他都接受。
然而几乎没有像他这样执着热爱古文的同龄人了,熊洋舰并不觉得寂寞,书中自有知音。现在,他更爱看学术类书籍,如钱钟书的《管锥编》。除了古文,他偏爱写读后感、议论文。
每天两点一线往返,与人交谈也不会掉书袋。他侧面评价《实中赋》:“像刘老师属于厚积薄发,平中见奇,我们年轻人肚子里有货就想全部往外倒。”
每个对中文着迷的人都渴望进北大,熊洋舰也是,他想考入北大的中文系或古典文学系。“以后对国家、对社会尽自己的力量,虽然我的个人力量很渺小。”
注:周海洋,19岁参加高考,以题为《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高考满分作文一鸣惊人,被三峡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破格录取。现为武汉某知名培训学校语文教师。
熊洋舰文章节选
顿时,我有些恍惚,冥冥之中觉得出村后的路是一条长廊,是一条刻满了时间与沧桑的无边无际的长廊,我与祖父母各站在一端,凝望的眼神在空中隔空交会。 ——《目送》
我从不相信手相与灵签是宿命的定夺,能昭示人的一生,但我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们天生是注定在地上“摇尾而求食”的犬还是翱翔天际“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鹓雏呢?我们的内心声音已决定了我们的命运,而并非现状与外界所能阻挠。可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就像囹圄之中的虎,徒有四壁便迷失了自我,失去了本性。
——《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
街道上流落几点花伞的缀影/在乳白色的空气中荡漾/许如浮萍/那稀疏的梧桐影/正与微雨经历一场/静默的爱情。
夜深了/有那清脆的声音与宁静的夜对峙/有迷惘的心与自然的情愫接吻/造物主自是多情的/竟是这一席微雨入夜的声音/春便接踵而至了。
——《微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