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内一楼通往二楼的白色楼梯。本版图片 本报记者 徐楚云 摄博物馆内一楼通往二楼的白色楼梯。本版图片 本报记者 徐楚云 摄

  本报记者 谢方

  近日,武汉大学一座“天外飞石”引无数关注目光,这就是新开馆的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5月9日开馆当天,现场的观众排出了好远的队伍,对于最美校园里的这座新建筑,大家都想提早一窥究竟。

  掩映在高大树林中的这座建筑,建造最初曾被认为与武大的老建筑格格不入,然而建成后却似乎散发一种独特气质——不规则的空间设计、纯白色的墙面、极具特色的设计风格,加上未来它将主要展出现当代艺术,让其在武大的存在也变得“和谐”许多。据了解,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由武大校友、也是著名企业家泰康集团董事长陈东升捐赠,作为武汉大学第一座高校博物馆,其此后不仅承担为武大学子提供艺术营养的重任,也将展出武汉大学考古系历年来的重要考古发掘,定期举办艺术展览、讲座等活动。

  本期《长江地理》,长江商报记者带你探访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身临其境去体验这个“最美校园里的最美博物馆”。

  探访

  每次进馆人数不超过300人

  早在万林艺术博物馆开馆之前,已经在朋友圈被刷屏了。其内部装饰的纯白和结构的开放给人很强的现代感,展品也是名作云集。

  开馆首展——“聚变:193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也于当日下午开幕。当天下午的武汉大学聚集了各色人群,作家、画家、舞蹈家、摄影家,还有武汉大学的校友和学生们。欲先睹为快的观众从中午起就排起了长长的队,直到下午五点博物馆闭馆时,人群还久久未散去,记者当天也未曾入内。

  但馆内见不到这样的喧嚣,为了保证馆内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承受力,万林艺术博物馆制定了一个严格规定,每次进馆人数不超过500人。每位进馆观众需要佩戴一个参观卡,出馆归还参观卡,工作人员据此来统计馆内人数。一位志愿者告诉记者,实际上开馆之后比此更严格——每次人数不超过300人。

  于是挑了个工作日、下雨天,长江商报记者进行实地探究,人果然少了很多,宁静之中艺术博物馆也更能展现其原本面貌。在苍翠高大的树木掩映下,如此大体量的博物馆与大自然之间没有丝毫不协调之处。

  走进万林艺术博物馆的第一感觉,是一个白色的世界,除了地板是水泥色,墙面、吊顶、楼梯的扶手一片纯白。内部是一个开放的空间,由各种线条和拐弯隔离出空间,年代感十足。尤其是踏上长达几十米长的楼梯通往二楼——白色的尽头,恍惚有电影中的画面出现。这也正是设计师想要传达的。

  二楼是开馆展主要作品展出的地方,几堵可移动的墙作为展品墙,油画、摄影作品和多媒体艺术交互融合,三三两两的观众游动着,并不都是学生,也有白发的老人、看得更认真的中年人。一旁的志愿者告诉记者,自开馆以来,每天都有两千多人来参观,武汉大学也召集了学生志愿者前来维持秩序,每层展厅还有几位特警保护展品的安全。

  欣赏过艺术作品,回头会看见二楼的北侧尽头那扇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刚好映出窗外的葱郁树木,二楼的自然采光也多来自于此。当记者想要继续往三楼去时,被告知尚未开放,这也是此行最大的遗憾——由于空间尚未完全开放,且只有一个展览,记者看完后,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