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赏灯闹元宵,欢欢喜喜迎春来。2018年3月2日,秭归元宵文化大餐新鲜出炉,传统民俗、非遗文化、秭归元素、屈乡记忆打造了一桌饕餮盛宴,让百姓和游客品味了带着浓浓乡情的“传统年菜”,重温了儿时记忆中的红火元宵。

  屈原故里景区内灯笼高悬、鲜花吐蕊,平湖如镜,大坝雄伟。秭归非遗生产性传承保护项目展示首次对外开放,展馆内VR龙舟竞渡、声光电模拟拉纤等体验活动令游客兴致勃勃。长江峡江号子、秭归皮影戏、薅草锣鼓、杨林堂鼓、灵牛传说等充满生活气息的非遗文化还原了秭归百姓千百年来的生活场景。秭归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非遗保护成果显著,目前己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省、市级非遗名录23项。

  上午11时,清滩民俗馆内《民间记忆》大戏激情上演。“山歌不唱冷秋秋,芝麻不打不出油,芝麻打油换菜籽,菜籽打油姐梳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罗刘英演唱的山歌高亢清亮、余音绕梁,令观众陶醉在秭归高腔的独特魅力中。薅草锣鼓《田间放歌》用稠密的锣鼓、整齐的号子、朴素的动作再现了秭归百姓田间劳作、青年男女情窦初开的动人场景。民间打击乐《凤凰展翅》鼓乐齐鸣、音韵铿锵,唤起了人们心中渐行渐远的乡村记忆。演奏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正双老人展示了一人演奏14件乐器的绝技,王老演奏的中式“架子鼓”——“正双组合”乐器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这件独一无二的乐器将锁啦、锣、钹、鼓、镲等14件民间乐器进行组合,凝聚了闪闪发光的民间智慧。

  上午11:30,景区古民居内的归州县衙里呼声阵阵、醒木拍案,头顶“明镜高悬”匾牌的县太爷正在升堂审理归州城内一桩风流案子,夸张的动作、俏皮的语言、诙谐的表演逗得现场观众捧腹大笑。这是屈原故里景区旅游艺术团推出的系列情景剧《县太爷断案》中的一集——《叱溪河情事》。据该艺术团艺术指导刘晓荣介绍,《县太爷断案》系列情景剧把秭归特有的“建东花鼓戏”元素和现代小品元素相结合,将传统戏剧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注重观众参与,引起了良好的市场反响。该剧将持续推出《发黄的借据》等十集短剧,这也将成为人们游览屈原故里景区的一大新看点。

  湖北子归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湖北省三峡平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马尚朝说:“我们艺术团有省、市、县非遗传承人8名,演员95%是农民,我们的表演真正体现的是乡土文化、传统文化。在秭归这片古老而又青春的大地上,我们用文化传承寄托乡愁,用乡音土韵传唱幸福!”

  当日下午,屈原故里景区内华彩盛装焕新颜,凤凰路上长200米的灯笼廊道和谜语墙红透了“半边天”。悬垂摇曳的红灯笼和五彩灯谜吸引了众人目光,虽然天公不作美,但游客仍热情似火。大家冒雨竞相猜谜、频频领取奖品,在火红的灯笼长廊中拍照,不时爆发出一阵阵开心的笑声。红红火火的景区内大红灯笼喜气洋洋、千条谜语智慧蕴藏,欢声笑语飞上树梢,游客如织人气兴旺。

  下午3点,蒙蒙细雨中两条百米巨龙横空出世,引领金狮银龙、釆莲船、大鼓队及由200名群众组成的广场舞方阵在县城内巡游。一时间锣鼓暄天、歌舞升平、龙狮争雄、众人喝彩,秭归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龙飞狮舞顺着县城街道一路向屈原故里景区内倘佯,沿着凤凰路向屈原广场进发,在平湖之畔盘旋飞舞、在屈原祠前腾挪献礼,掀起了元霄节庆活动高潮。

  在老县城归州土生土长的屈女士说:“小时侯最开心的事就是在元宵节看舞狮子、划采莲船。今天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那种久违的感受又回到了心头。”

  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元霄夜的屈原故里成了灯火璀璨的不夜城,五彩灯光映照,勾勒出美仑美焕的迷人夜景。屈原故里景区内万千灯笼染红夜色,花灯盏盏灿若星辰,凤凰山上流光溢彩映屈祠,火树银花不夜天。人们长久驻足,不愿离去。

  2018年是秭归县城移民东迁20周年,秭归县委、政府注重传承保护珍贵的民俗文化,将秭归百姓20年的故土深情融进了喜庆热闹的节庆活动中,将温暖的秭归节日民俗记忆与温情的爱心传递有机融合,让乡愁之光烛照文化传承,用爱心善举温暖屈乡大地!(通讯员 郑家裕 周华山 张海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