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开始了。2月上午,组委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据悉,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在原有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基础上,进行了改革提升。主办单位除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之外,还增加了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湖北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和全国工商联支持举办。
面向全国高校学生举办“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2014年大赛将由华中科技大学、共青团湖北省委、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共同承办。自3月开始,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挑战赛、公益创业赛等3项主体赛事及MBA、移动互联网创业等2项专项赛将在全国31个省、市、区和近2000所高校展开。10月将举办大赛决赛,届时将有数百支大学生创业团队、数千名青年学子汇聚武汉,共同分享创业路上的艰辛与汗水、丰收与喜悦。
新闻发布会上,以汉字“创”为主体图像的大赛会徽,首次公布亮相。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共青团中央学校部部长杜汇良、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张桂华等主办、承办单位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大赛整体情况以及3项主体赛事和2项专项赛、赛事会务组织及重要活动安排等筹备情况。在汉高校师生代表、中央在汉及省市新闻媒体代表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创新办赛思路 融入“中国梦”主题
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将以“中国梦,创业梦,我的梦”为主题,以增强大学生创新、创意、创造、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大学生创业实践为导向,着力打造权威性高、影响面广、带动力大的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以此为带动,将大学生的创业梦与中国梦有机结合,打造深入持久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将激发创业与促进就业有机结合,打造整合资源服务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工作体系和特色阵地;将创业引导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打造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有形工作平台。
本届大赛将突出新观念、新视野、新平台的办赛理念,努力使“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领军”创业教育,“孕育”创业项目,“革新”创业文化,帮助更多青年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投身创业实践。“新观念”——注重创业实践,创新商业模式,打造大赛品牌;“新视野”——向公益创业领域延伸,向移动互联网创业领域延伸,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延伸;“新平台”——构建创业指导、项目孵化、风险投资、媒体推广等平台,助力大学生走上创业道路,共圆创业梦想。
创新组织机构 为大赛整合更多资源
原有的“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主办单位为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承办地省级人民政府。此次大赛在原有基础上又邀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作为主办单位,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作为支持单位,以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政策、资源、资金、智力等方面扶持。
大赛首次设立了由知名经济学家、著名企业家、风险投资家等方面人士组成的指导委员会,为大赛提供宏观咨询指导;在全国复赛、决赛期间,还将设立专业、独立、权威的全国评审委员会。
大赛还将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委员会,搭建风投公司与优秀大学生项目“供需对接”平台,通过资金扶持、技能培训、信息服务、政策协调和社会倡导等方式,推动大赛中涌现出的优秀项目孵化落地;成立大学生创业联盟,邀请高校团委、有关行政部门、地方高新技术和创业园区、创业方面专家学者、创业成功企业、新闻媒体、大学生创业者等领域人士加入,努力建设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平台、联结支持大学生创业各方面力量的纽带。
创新大赛赛制 “3+2”助推大学生创业
此次大赛由原来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1项赛事,扩大为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挑战赛、公益创业赛等3项主体赛事和MBA、移动互联网创业等2项专项赛,开创了“3+2”的赛事模式。
大赛将更加突出创业实践,不仅保留了原有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更增加了创业实践挑战赛,鼓励支持“真刀真枪”的实际创业运营,对于获奖的项目将给予实际的投资支持和跟踪服务。将更加丰富创业内涵,除传统的商业创业赛外,首次引入公益创业赛,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有关精神,同时适应当前公益创业发展迅速的趋势,培养大学生关注社会、深入社会、回报社会的公益意识和实践能力,努力培育和催生能生存、可发展、有影响的非盈利性质的社会组织,在国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发挥积极作用。将更加瞄准创业前沿,专门设立了由国内全部MBA院校参与的专项赛和基于移动互联网创业的专项赛,鼓励在创业方面更加专业的学生参与和电子商务类创业,更加贴近经济业态和商业模式演进的前沿。
创新举办方式 充分发挥各方优势
今年的大赛由华中科技大学、共青团湖北省委、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共同承办,两项专项赛也将分别由襄阳市、宜昌市承办,这也是历史上首次由高校、共青团、地方政府和园区共同承办此类赛事。
大赛将努力通过共青团组织在组织动员力量、协调各方资源等方面的工作开展,发挥华中科技大学在办学传统、学科特色、赛事组织等方面优势,并依托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襄阳、宜昌两地政府的创新成果孵化平台、中部地区经济辐射效应以及较为优越的投资环境,为赛事成功举办提供保障。同时对于探索竞赛成果转化、产学研良性循环的机制建立以及培养大学生创业人才,也将起到积极而深远的推动作用。
据悉,大赛期间还将开展创业微电影大赛、大学生创业讲堂,并联合新闻媒体开展寻访大学生创业人物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