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60名数学老师将去英国“支教”数学。上月中旬的这条消息,惊呆了中国网友。 “支教”一事,是英国教育大臣今年2月来中国上海“求经”的成果。同时,英国也将派60位教师前往中国,接受至少一个月的培训,向中国的同行学习。
这个诞生了牛顿的国家,为何要向中国请求教学支援?英国国家数学能力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英国成年人数学不好,导致英政府每年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200亿英镑。英国民众数学基础差,主要是因为:他们从刚学数学起就依赖计算器;英国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数学师资力量贫乏。
英国向中国数学老师求教,这事您怎么看?
近日,记者分别采访了学生、家长、老师和相关数学教育专家,请他们从自己角度展现对当下国内基础数学教育的理解和感受。
计算能力是这样“炼成”的
李阳是汉口一知名小学的二年级学生。他告诉记者,从幼儿园中班他就开始做10以内的加减法了。上一年级前,能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小学一年级还是做加减法,到了二年级加了乘除法。每天一套算术题,枯燥死了。
李阳妈妈告诉记者,李阳的运算速度提高很快,10分钟做100题,还带有混合运算和乘除法,基本上全对。
“身边朋友的孩子,学校要求没这么严格。10分钟做不了80题,准确率也只有80%。”说到这里,李阳妈妈显得很自豪。
计算器使用上我们也有教训
四黄中学校长谈宇国教数学出身,现在还坚持每年带一个班的数学课。
“计算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反复训练取得。大量地依赖计算器,会导致学生运算能力下降,最终影响到整个数学素养的提升。”谈宇国说。
2008年之前有两三年,武汉中考数学允许带计算器进场。当时的说法是——教纲将学生熟练使用计算器列为考核内容。
2008年后的中考,计算器禁用了。这主要是高中学段“反应强烈”:学生初中阶段过多使用计算器,导致计算能力不足,影响了高中数学的学习。
家长辅导数学常力不从心
张明是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家长。211大学理科毕业的他,辅导孩子的数学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张明无奈地说,“孩子书本上的知识点不难,孩子自己都能解决。可是光靠这些知识吃不饱,考试起来最多80多分。那些拔高题,不提前学习和训练,很难做出来!”
据武外英中数学老师蒋凌介绍,武外英中近年有2000余学生通过各类洋高考,出国念大学,很多都是世界排名前100、前200的学校。
“洋高考中,中国考生数学优势明显。这要归功于中国学生数学专业知识打得牢,学得深。国内一般初中学生所学知识,就达到国外高中要求。同时,中国学生平时练得多,应试优势明显。”蒋凌老师说。
该校考生参加洋高考的数学成绩,85%—90%在A以上,而全球达到A以上的比例,只有20%左右。
好数学是“玩”出来的
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育才二小是个明星学校。
该校学生国际国内重大数学竞赛中斩获26金14银。2010年,第11届ICM国际中小学数学竞赛中团体冠军,并取得3金1银的优异成绩。2012年,第13届ICM国际中小学数学竞赛再次收获2枚金牌。
“好的数学是玩出来的。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自然而然爱上数学。这是我们学校一个特色”,教导主任罗惠琴说。
育才二小的校园内,关于数学历史、文化和人物的宣传展示无处不在,学校甚至还专门建了一个“数学广场”。学校今年又推出了“玩数学”系列活动,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玩的主题:一年级是七巧板、二年级是智慧金字塔、三年级是五子棋……
全国奥数高级教练周银林认为,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重要,要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学数学的乐趣和成就。
“枯燥的训练,一味的拔高,只会让孩子对数学产生恐惧和厌恶。只有热爱才能激发他们无穷的潜力。”周银林说。
我们其实没理由沾沾自喜
资深特级教师张广德研究和从事数学基础教育一辈子。74岁的他,至今坚持做数学题,关注数学教育领域的新知、新事。
“打基础还是国内好,有些人出国了,还专门把子女送到国内接受基础教育。”张广德告诉记者。 “中西方差异明显:中国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记忆力、基本运算能力、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要牢固一些。我们知识面窄而深,他们则宽而浅;中国学生围着书本和资料转、为应试而学,而西方学生查阅资料、自我探究能力较强;我们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较差、使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国外借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强;我们在应试和书面回答问题能力强,西方思维活跃、口头表达能力强。从国际奥数看,我们的成绩要远远领先西方。”张广德说:“英国向我们学习是取长补短,我们也有向西方学习借鉴的地方。对此,我们不能沾沾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