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住丁字桥的吴先生,昨天下班匆匆吃完晚饭,便坐车赶往武汉大学文理学部,去听晚上的《当代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选修课。已工作了四年的他,并非武大在职研究生,而是作为“武汉蹭课”的微信粉丝,自发前往蹭课。
像吴先生这样蹭课的微信粉丝不少,他们都在微信上加了“武汉蹭课”公众帐号。
昨天,“武汉蹭课”的创办人——华中科大土木学院交通工程大三学生刘灿接受采访时说,创办蹭课平台,就是想让大家从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蹭课,让江城学习氛围越来越浓。
粉丝中两成为在职白领
刘灿说,常听到同学抱怨,学习被动。实际上武汉高校众多,课程丰富,何不把课程信息渠道打通,发在微信上,让想学想蹭的粉丝进来挑呢?
他就和新闻学院大二学生李洁霖、计算机学院大三学生林达商量,搭建一个蹭课的微信平台——“武汉蹭课”。团队中,刘灿负责搜集课程信息。李洁霖、林达负责每天微信的发送。该公众号3月23日上线,五天吸引粉丝超过千人。据介绍,目前蹭课的绝大多数是在汉高校大学生,有部属院校、省属院校,二级学院,还有高职高专院校,让刘灿团队没想到的是,还有两成多是在职白领。
住徐东大街的谢先生4月初加入“武汉蹭课”。工作两年多的他,对经济和法律感兴趣,“听了几次课后感觉不错,现在是有感兴趣的课必蹭。免费充电,何乐而不为?”
蹭课是主动充电内在需求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梅志罡觉得这个平台很有意义。他说,这说明现在无论是在校生,还是在职白领,都有主动学习充电的内在需求,也反映出现代社会竞争日益加剧。蹭课是否扰乱高校的教学秩序?梅志罡说,高校讲座都是对社会开放的,在教学容许的范围内的公选课,不存在扰乱秩序一说,这就是高校传播知识功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