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60年代生人,年轻的时候移民加拿大,1994年回国,现在是中加两边跑。我非常讲究规划:认识太太三年后结婚,三年后生第一个孩子,之后每隔三年生一个。三个孩子都是在中国出生的,现在大女儿和二女儿都在加拿大读书,小儿子在我身边。
小儿子:被遗留在香港的月台上
我的小儿子今年14岁。有一年,我和太太带着他去香港。在出入境地铁换线时,地铁关门警报声已经“嘟嘟嘟”地响,我和我太太赶紧跑上去,刚站稳后一回头,发现:儿子不见了!往窗外一看,儿子在月台上和我们招手。
有没有搞错?!我们两个大人竟然把孩子落在月台上了?我赶紧和太太商量对策:到了下一站,她在原地找工作人员寻求帮助,我坐回去找儿子。那一个站用时3分钟,我知道我的太太一定非常着急,万一孩子上了车,他不知道我们在哪里等他怎么办?可是我很淡定,因为我知道,我的儿子一定会在月台上等我。
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对他们说,如果有一天你走丢了,你就安心地留在原地,我们一定会来找你,此外,不要和陌生人讲话,充其量对他们说“我爸爸就在附近”就行了。
还没到站,我就接到我太太的电话:孩子已经找到了,工作人员已从月台上把他带到工作室,大人直接去接就行。见到了孩子,孩子劈头就说:“你们有没有搞错啊?平常你教育我们听到嘟嘟声就要遵守规则,怎么你们这么差劲?”小家伙竟然一点都不害怕和慌张。
为什么我要讲这个故事?我们都知道,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影响因素,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那就是安全和自我保护。大人必须以身作则。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就学着他们趴在地上,爬到厨房,用他们的角度和视线去看,有没有刀叉等危险物品,又爬到厕所,把手伸到马桶里……我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孩,对不安全因素进行排查。
孩子经常会抛给我们许多问题。一次我太太带女儿上街看到了小偷,没有声张,被女儿发现后反问她:“为什么你不喊?”其实在当下,我太太不能声张,一来只有妇女儿童,二来小偷可能是成伙的,非常不安全。可是光说无益,我们总不能教育孩子“遇上小偷不能喊”,毕竟他们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啊。
因此我把我的一段经历作为了女儿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也在街上遇到了小偷——一个女士走在我们前面,一个小偷正把手伸到她的包里,他们前面有两个人故意放慢脚步,挡着这个女人,后面还跟着两个人在接应!
这是团体作案啊!但我怎能放弃这个表现正义,回头向女儿做“教材”的绝佳机会呢!我是怎么做的?抬起头,对着旁边一幢楼大喊一声,‘你为什么还不下来啊?我们在等你取车啊!’,声音非常大,整条街都看着我,包括上述女士和这群小偷。小偷们被我这一吆喝一喝马上收了手。我和朋友便若无其事地边抱怨这个不存在的‘你’边走开了。我和女儿解释道:只有我们确保自己足够安全了,我们才能去维护正义。这才免了女儿对太太的指控。
我们会对孩子有很多规划,上什么学校,做什么工作等等,但安全才是最基本的因素。我曾经请过三个保姆,每一个保姆看一个孩子,但我总觉得,请再多保姆,都不如让孩子有自我保护的能力,都不如我们多些陪伴他们,并通过以身作则给之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是我的孩子教给我的第一堂课。
二女儿:一做作业就“磨洋工”
二女儿在中国读的小学,作业之多超出想象,但她一上二年级就开始磨洋工,每天晚上写作业都慢慢拖,玩铅笔盒、玩橡皮擦、玩手指……总得到晚上11点才收工。
怎么办?我和我太太决定:陪读。和孩子一起做作业,几份作业一字排开,掐着钟表做,做一会儿、休息一会儿,做完了我们签上字,她就能玩去了。
可这个方法用不了多久就不管用了,孩子做的作业有时确实无聊。我们只能找第二个方法——老师就给我们支了一个招:让孩子做完作业后给他打个电话。老师的监督果然有效,二女儿开始按时完成作业了。
过了一个月,这个方法又不奏效了。即使得11点钟给老师打电话,二女儿也不怕了,直说“我没办法嘛”。于是,我干脆把她带到我们公司去,看着我上班,她一开始觉得我的工作就是在公司“骂人”(开会),但后来慢慢理解一切。“为什么我们一天到晚8个小时,一个星期5天,都要窝在一个小空间里工作?”我说,“是因为我们有责任。你可能不理解,但是你要知道,我们也不喜欢上班,但是我们必须这么做。你也有责任,就是写作业。当然,写完作业你就可以有奖励,就是看你自己喜欢看的书了。”
后来,我们给她买了很多趣味漫画书作为奖励。我们总以为给孩子讲大道理不好,怕孩子听不进去,但事实告诉我们,他们是听的。另外,如果你的孩子在三年级以下,我鼓励你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作业。不要指望孩子在现行教育制度里能多快乐,因此我们觉得多给予陪伴非常重要。
大女儿:从爱上钢琴到想去放弃
我们都有艺术情结,钢琴、音乐、绘画……我们都希望在儿女身上实现我们未实现的愿望。为了让大女儿学钢琴,我们曾把家搬到少年宫附近。
我的两个女儿上过许多培训班,画画、跳舞、唱歌、钢琴、武术、书法……撒网一样,能报的几乎都给她们报了,儿子也是一视同仁。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她们去体验,然后发现自己真的喜欢什么,到了高年级之后再“收拢”,选择其中两样继续学。
每年我们都会带孩子回一次加拿大,一天早上六点钟,我听到楼下有人在弹钢琴,下去一看,是我大女儿,虽然弹得不怎么样,但那天她练了一个小时。第二天也是。我见她兴致很高,就问她是否真的喜欢钢琴,她点点头,于是我决定给她买一架钢琴,前提是,孩子得和我签一份“保证书”。
女儿很高兴地签了字。可不到三个月,女儿就不想练了,问我可不可以把钢琴退掉。当然不行!为了让她坚持下去,我开始陪上钢琴课,上课时把老师讲的内容录下来,女儿练习时也要帮忙录音,还得经常上网下载一些教程。
为什么我那么坚持让孩子上钢琴课?兴趣学习最贵在持之以恒,她是真心喜欢的,那么既然喜欢,而非我们强迫,那就是让孩子学会坚持。最重要的,孩子当初承诺的东西,一定要陪他坚持到最后,这一点,将陪伴孩子一生。
我的大女儿学了13年钢琴,一天一个小时,一个星期5个小时。一路坚持下来,对她来说,这已经不再是一个兴趣,不再是人生的一段经历,而是一种信仰。
最后,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我们能陪伴孩子多少年?
有一年,我去了巴黎,去了一个华人家庭经营的餐馆,爸爸是厨师,妈妈照顾生意,孩子很小,坐在地上玩。
我对这个妈妈说:“你这么辛苦,又看孩子,又照顾生意,为什么不把孩子送回老家去,自己好打拼?”这个问题被她丈夫听到了,回答我说:“你知不知道我们能陪孩子多少年?在法国,孩子六岁就进幼儿园,到了小学,就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家长说话的空间已经非常小,等到孩子长大更是如此。因此,我非常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
他的这番话对我触动非常之大。确实如此,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最多也就十几年,我们都已为人父母,我们都渴求帮孩子打开另一片天地,以至于我们总想把最好的给他们,让他们少吃点苦。但是有一点,我们不要忘记,我们和孩子之间有一个倒计时——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就叫《父爱倒计时》,在孩子离开我们之前,我们得给孩子三种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技能和生命价值。不要再去纠结自己过去哪里做得不够好,珍惜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