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网友“泡沫”:这个班的同学们太可爱了。
记者追访:“戴部长,这个月给大家组织什么活动呀?”“我们还是先听听王总的意见吧!”听到这里,你一定认为是某企业在开会。答案却是NO!近日,武汉商贸职业学院2014工商企业管理中美合作班采用了一种新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上8人,其中6人是干部,且都是企业领导的称呼,并试着将专业与实践相结合。这在校内引来不少同学的热议。
新生军训一结束,该班就定下了班干部。总经理就是班长,管理全班整体事务。18岁的戴欣娣担任了营销部部长,“其实我就相当于宣传委员和文娱委员。”小戴说。称谓不一样,工作本质也有了提升,比如现在初期得做企业宣传,也就是在校内宣传班级文化,随着课程的深入,事务会越来越具体化。再比如财务部部长,类似于生活委员,主要负责班级日常开支,核算成本等。
投资部部长蔡奇辰来自十堰,无论在课堂上、班会上,还是校园里,同学们喊他蔡部长。有了这个头衔之后,他觉得一是激励自己学好专业,二是激发了自己的责任心。小蔡曾在校园里考察,寻找一些可能投资运作的项目,准备以公司的形式来运作,虽然目前还没成功,但他还在努力实践中。
该校国际学院副院长周智勇告诉记者,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他想到了先从了解企业职位开始,于是班上出现了总经理、副总经理兼人力资源部部长、营销部部长、综合部部长、财务部部长、投资部部长。“把班上每个人的职务弄明白了,就知道你专业要学习的内容了。”
也有一些学生对该模式有些异议。该校大一学生刘温雨直呼这些头衔霸气,但是又担忧,这样的管理模式会不会太社会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