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南锣鼓巷的一条胡同深处,有一家简约而热闹的咖啡馆。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这里吸引人的不只是咖啡香,还有校友情。
74名武汉大学毕业生,在11月下旬共同创立了这个“武大人在北京共同的家”。为纪念母校,他们以武大珞珈山为名,将咖啡馆命名为“珞珈咖啡”,还为店内的猫取名“武大郎”。
余东雷是珞珈咖啡的牵头人之一,目前正在北京大学读硕士,他一直热衷于组织武大校友活动。过去,合伙开咖啡馆只是一个朦胧的想法,但在今年参加完一次公益活动后,他的这一想法明晰起来。
今年夏天,余东雷跟3名陌生人组队,去西藏参加公益越野挑战赛。他们不但在比赛中夺冠,还找到330个人筹得4.5万元,为湖南平江的一个贫困小学捐建了运动场。
“几个陌生人都能快速融和、实现目标,何况我们这些感情真挚的校友?”余东雷回京后联合几个校友共同制作了一份简单的计划书,发送到武大在京校友QQ群里,推介了他们的想法。这个开店计划要求想加入咖啡馆股东的“85前”校友出资1万元,“86后”校友出资5000元,并承诺可获得咖啡馆的等额消费卡,营利后按比例分红。
此举迅速得到热烈回应,很多校友连计划书都没仔细看,就直接把钱打给了几个牵头的同学。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每天都有值班股东在店里帮忙。同时,股东们选出7个执行委员,负责咖啡馆的日常经营,执委分文不取,并按期换届。
加入珞珈咖啡是有门槛的,股东须具备宽容、信任的素质。“其一,不问回报,认同这个平台的价值。其二,具有主动解决疑问的能力。以此避免经营中可能产生的矛盾。”余东雷说,“我们并没有作出过多承诺,只是一种朦胧中的共识将大家凝聚起来。”这种朦胧中的共识,就是校友互助。这里不仅仅是一家咖啡馆,还是一个社交空间。他们不是靠卖咖啡挣钱,而是在做“圈子”。
作为股东之一的小耿正在O2O蔬菜配送领域创业,他在这里接触到很多不同领域的人,“珞珈咖啡就像一个校友互助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因为这个圈子里有很多创业人士,小耿汲取了不少创业知识。
“武大的校风就是自由,创业风气很浓。”同是创业青年的蒋涛开办了一家网络科技公司,他在大学时就加入过一个创业社团。
除了这些股东们的互助交流,他们还请来一些“大牛”校友来珞珈咖啡做客,比如天壕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作涛,他的公司创办4年多即上市。他在咖啡馆试营业后受邀来此交流,那一天珞珈咖啡人满为患。
“能够找到机会的机会才是机会。”陈作涛说。这也正是珞珈咖啡正在做的,它致力于为校友提供各种机会。
珞珈咖啡的小伙伴们有个共识,那就是“以平台养平台”,用咖啡馆的收入支持这个武大校友互助平台。虽然他们不以赚钱为目的,但他们不得不赚钱。
“珞珈咖啡首先要有造血功能,可以自力更生,然后才能长久地为校友互助提供实体交流空间。”蒋涛说,后者是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珞珈咖啡从计划到开店只用了一个多月,其微信公众号“珞珈咖啡”推出的第一篇文章在一天内就被阅读两万多次。武大校友们在微信等自媒体的转发,让这个小小的咖啡馆生意火爆,有时甚至“站无虚席”。
“武大这么多高材生,要是连个咖啡馆都搞不好,那书就白念了。”有人在珞珈咖啡的股东群里信誓旦旦地说。他们准备将11月29日作为咖啡馆正式开业的日子,这一天正是武大的校庆日。
对于这家咖啡馆的未来,余冬雷和小伙伴们都很乐观:“这不是我们的终点,而是起点,目前打响的仅仅是预备战役,后边还有‘大招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