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新浪湖北| 资讯|城市| 鲜城| 旅游| 健康| 汽车| 惠购|达人会| 站内导航

|邮箱|注册

新浪湖北

新浪湖北> 教育>新闻播报>正文

科研经费分配新办法:“863”等将被取消

来源:荆楚网2015年1月8日【评论0条】字号:T|T

科研经费分配新办法科研经费分配新办法

  1月7日电,科技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称,政府将通过撤、并、转等方式,对现有科技计划进行整合,其中就包括人们熟知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这意味着,曾缔造过载人航天、天河系列高性能计算机、超级水稻、深海机器人等一系列科技成果的“863”和“973”等重大科技计划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定局。

  早在2014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时,有关科研经费分配体系改革,“973”、“863”计划或被取消的说法就不胫而走,引发科技界不小的震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央政府的科技计划如何制定,直接关系着我国上千亿元的科研经费蛋糕如何切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设立了星火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火炬计划、“973”计划、行业科研专项等,就是这些计划主导着科研经费蛋糕的分配。科技部科研条件和财务司司长张晓原说,这些计划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这些年,科技计划的产出与国家发展的要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很多重要领域须需真正具有标志性、带动性,能够解决制约发展“卡脖子”问题的重大科学技术突破。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近些年科研投入规模的不断扩大,科研立项和经费使用中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被查、学术明星段振豪锒铛入狱等科研腐败案件一次次拷问着我国现有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谈到科研腐败时曾说,“很痛心,感到错愕愤怒”。如今,他表示,选择此时给成绩斐然的科技计划专项资金体系做大手术,是内在隐疾和外部变化共同推动的结果。

  内疾即万钢矛头所指的现有科技计划体制本身,比如,目前在我国有上百个科技计划项目,而直接管理这些项目的国家机关有40多个,管理“九龙治水”、财政资金“天女散花”现象可见一斑。“庞杂的体系,造成了科研项目重复申报、科技计划碎片化等种种弊端。”他说。

  这种体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科研项目多头申报、科研人员“跑部钱进”、项目经费缺乏监督等。中国农科院有关负责人曾向中国青年报记者透露,该院2012年各研究所申报科研项目渠道平均多达21个,其中来源渠道最广的3个研究所分别为43个、34个和25个。

  相应地,科研人员用于科学研究的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平均比例为51%,其余时间主要用来争取项目资金,参加各类会议、项目中期检查、项目总结验收等事宜。更为严重的是,出现了一些重复低效的“伪创新”,比如发达国家农业科技领域的科研、转化和商业化生产的比例通常为1∶10∶100,我国则为1∶0.7∶100。

  这也是万钢所说的“外忧”。他说,近5年来,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展开,从科学到技术到产业到市场,界限越来越模糊,演进的周期越来越快,这就要求我们打破过去的各阶段思维,组织新的研发方式。

  到打破各个科技计划之间壁垒的时候了。《方案》要求,政府将科技部管理的“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有关部门管理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进行整合归并,形成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这次改革针对的是所有实行公开竞争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其资金涉及总额将占到中央财政民口科研经费一半以上。按照《方案》里的计划,到2017年,经过3年的改革过渡期,“973”、“863”计划等整合之前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经费渠道将不再保留。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整合后的五类科技计划,分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以及基地和人才专项。

  这五类计划可避免交叉重复,张晓原说,“新设立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瞄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主要领域的重大、核心、关键科技问题,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设计。”

  “科研经费的钱袋子真的要大动了!”中国科学院一位研究员在听到这个改革方案后吃了一惊。他说,如果各种科技计划的合并遭到“换汤不换药”的诟病的话,那么政府部门将计划的管理权力交出来,则让我们意识到,我国的科技计划改革真的往前走了一步。

  这一步就是,政府不再直接管理科技项目。

  根据《方案》,政府将建立由科技部牵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参加的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制定议事规则,负责审议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布局与设置、重点任务和指南、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的组成、专业机构的遴选择优等事项。而对于具体的科技项目管理,则交给“具备条件的科研管理类事业单位等改造成的规范化项目管理专业机构”。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政府松手,将权力交给“专业机构”,会不会导致从“跑部门”到“跑机构”的异化?如何加强对专业机构的监管,避免权力寻租和黑箱交易?

  张晓原说:“政府并非放手不管,而是要与专业机构签订委托协议,并制定规范和统一的项目评审规则。科技部、财政部定期对其履职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并且建立责任倒查机制,可以说,监管力度是大大加强了。而且专业机构也是动态调整的并接受社会监督。”

  随着专业机构的介入,科研经费的动态调整机制也将更加明晰,科技计划专项基金从立项到结项,不再是一成不变,甚至有可能被提前终止。对此,万钢明确提出,动态调整不意味着不允许失败,相反科研领域始终应该宽容失败。

  在放了一部分权的同时,科技部则加强对科技计划实施绩效的评估评价和监督检查。值得一提的是,完善科研信用体系建设和“黑名单”制度,建立对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工作人员的责任倒查机制,开展“一案双查”,即在查处追究有关承担单位和个人责任的同时,倒查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是否存在管理漏洞,是否有工作人员在项目管理中存在渎职或以权谋私等行为。

  万钢说,希望以科技计划改革为突破口,带动科技其他方面的改革向纵深推进,从体制机制上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更多>>

24小时排行

    新浪湖北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简介| 新浪湖北简介| 意见反馈 | 营销服务|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网站律师| SINA English| 微博注册|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