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学,不少家长都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但事实上,培训班良莠不齐,教育侵权问题日益突出。家长在给孩子报班时,要注意以下陷阱:
1、培训机构师资以次充好。
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基本上表现为老师的质量和责任心,这其中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教学计划和教育承诺不兑现的问题,如培训机构老师既没有像招生中宣传的那样有自编教材,也没有系统的教学大纲,每次上课都是敷衍了事或是照本宣科;
2、巧立名目乱收费,高端产品不符实。
一些民办教育机构存在私自办校中校、乱收补课费、强制学生订阅教辅学报、假期强制学生参加国际夏令营等问题;而高等教育领域乱收补考费、转学费、转系费、娱乐费;乱收住宿生的饮水费、电费等现象较为突出;
3、虚假广告宣传,擅自夸大证书成绩。
有一些职业培训机构,故意提高所取得证书的等级,明明是机构自己颁发的证书,非说是国家颁发的;明明是国外某大学、某企业自己颁发的证书,非说是国际上普遍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
4、报班容易退班难,后期监管无章可循。
一些有过退费经历的学员表示,看似简单的退费过程在实际办理过程中却显得十分曲折,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有时要坚持几个回合才能成功退费,但许多人有工作,经不起太多的时间消耗,于是就在这个过程中放弃了,培训机构就乐得开心;
5、折扣套餐做诱饵,捆绑消费设陷阱。
有些机构为了资本扩充需要大量圈钱,于是将学费与其他产品捆绑,号称“折上折”,或是鼓励家长一次性购买几个学年的课程,但这种历时长、费用多的项目往往风险很大。
南京市消协有关人士提醒,希望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自身需求,找准定位,教育投资是可持续的、长远的,其效果也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不要过分期待孩子的快速成长;其次,在选择时要注意查看机构的资质,如持有教育部门颁发的“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或是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培训许可证。教育不是简单地找个老师补补课,而是需要和老师、学校,包括家庭本身一起共同努力。对于一些教育咨询机构提出的签约班或是保过班,家长需要更加谨慎。毕竟教育不同于生产,不是单方面能决定的,一定要科学选择,否则不但耽误孩子的时间,更耽误孩子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