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反映,一些学校一些班级攀比之风较重 没有手机的孩子被同学嘲笑
你家孩子有没有感觉丢面子
核心提示
“我的玩具比你的贵,也比你的漂亮。”、“隔壁小新爸爸开的车是奔驰,爸爸你也换车吧。”“你为什么没有手机,因为你家很穷吗?”……当这些话语从稚嫩的孩子口中说出,作为家长的你有没有引起重视?虽然专家表示,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心理状况,但如果社会、学校和家长不积极引导,孩子有可能过早地被“物质化”。本期的家长学校,就来看看如何应对孩子间的“攀比风”吧!
故事1
比谁的手机好
没手机的孩子被同学看不起
最近,南宁市民潘女士过得不太轻松,主要是因为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三天两头吵着要买手机。儿子说了很多理由:拿父母的手机玩游戏,经常会因为大人要接电话就被中途打断;有时候,家长不允许下载一些游戏,他希望拥有自己的手机,有更大的自由。儿子还说,如果父母担心买了手机后他会玩游戏太多,那他平时就把手机关了,周末再玩。
既然手机使用率不高,周末用父母的手机玩就可以了,为何一定要拥有自己的手机?在潘女士的再三“盘问”下,孩子终于道出实情:班上50多名同学中,有20多人已有手机,有的同学甚至带iphone5s到学校。潘女士的儿子说,班上一名有名牌手机的同学还嘲笑他:“你们家为什么那么穷,连手机都买不起?”这让他的自尊心大受打击,觉得在学校没手机被同学看不起。
儿子的一番表白,让潘女士很震惊。其实,按她家的经济条件,给孩子买手机根本不是问题,但为了面子去买,她又觉得这对孩子不好。“难道买了iphone5s,就能让儿子在同学面前抬起头?”经过一番沟通,孩子同意手机购买计划推迟。但看着儿子失落的表情,潘女士很难过也很困惑: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故事2
比谁家汽车好
有些班级攀比风气重
其他孩子在学校里是否也有攀比风气?记者在本报《家长学校》QQ群里抛出这一问题后,群里的部分家长表示,攀比之风确实存在。
网友“逍遥梦”介绍,她的女儿秋季学期就读小学五年级了,孩子班里有10多个孩子是有手机的,这些孩子大多数也会带手机去学校。女儿回家就说:“班上的某某家里真有钱,拿名牌手机去学校,妈妈你什么时候也给我买一个?”“逍遥梦”只好引导孩子说,现在拿手机去学校还没这个必要,等长大一些真的需要用时再买。
还有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之间出现攀比情况,其实不仅体现在手机上,比玩具也是一方面。一位家长表示,别人有新款陀螺,自家的孩子也想有,结果家里光是买陀螺就花了一两千块钱。
“因为班上的同学家庭条件都不错,我的孩子所在的班级感觉攀比风气比较严重,孩子经常回来和我抱怨说,自己用的东西不够好。”一位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家长很是苦恼。家长说,无论是学习用品还是家长开的车,只要不是好的,自己的孩子就会被同学奚落,孩子在学校很不开心,自尊心受到很大打击。但是,作为家长的他,又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老师说
关键看老师
遏制攀比风,老师的作用很关键
在南宁某小学从事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学校基本没有专门针对这个主题开展过教育引导的主题活动,“不专门说还好,一说了其他的孩子就会效仿。”这位老师说,虽然学校层面没有做这样的工作,但是班主任会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引导教育。
在这位老师看来,孩子之间的攀比是否严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和班主任的重视及要求。“有的老师自己都在攀比,比谁的手提包贵、谁开的车好,这对学生物质观念的导向性起到很大的负面作用”。
南宁市民主路小学的张玉兰老师有着20多年的班主任带班经验,对于孩子之间有时候会出现的互相比较的情况,她个人认为不应该上纲上线。“孩子有时候只是看到别人有了想要,这种思维很单纯。”比如,有孩子带手机到学校,她会在班会上和家长们说明班级管理要求,因为学校有校讯通,希望家长们尽量不要给孩子带手机到学校,如果为了能和孩子及时联系必须带手机的,则班主任、家长和孩子3方当面讲好,定好规则。
“孩子这个年龄阶段,互相比较的情况会有出现,遇到这样的情况,班主任应该重视。”张玉兰的做法是,首先作为班主任,要给予正确引导,告诉孩子们比物质生活不算本事,要比学习;其次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建议家长适当介入;最后,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课余活动的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专家说
家长要“动脑筋”
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攀比
南宁市育林园教育培训中心的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黎银燕认为,孩子在物质上的攀比现象很普遍,孩子出现这样的心理也比较正常。
一些比较小的孩子喜欢玩玩具,看见别的孩子有新玩具,他也会想买。但是玩具是永远买不完的,家长满足了一次,那么孩子的要求也会越来越多。家长要么一下严厉拒绝,要么每次都满足孩子,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妥当的。
那么什么样的做法才是妥当的呢?黎老师认为,一些比较小的孩子想买玩具,可能他们不是真的那么想要,家长可以先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如果是因为别人有自己也想有,那么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可以适当买一些适合自己的玩具,如果玩腻了,可以学会分享,跟别的孩子一起玩,或者换着玩。此外,一家人在教育方式上要统一,如果爸爸妈妈不给孩子买,孩子就会叫爷爷奶奶帮买;要是每次爷爷奶奶都帮买,那么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话就会慢慢不管用了。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攀比心理,在物质上追求越来越高,家长又该怎么办呢?黎老师建议,对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来说,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我们要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爸爸妈妈工作比较辛苦,但是再苦再累我们愿意一起努力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同时,家长可以关注到孩子的优点,把钱花在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上,这样孩子的关注力会发生变化,对物质上的过分追求也会慢慢淡化。
在一些家境比较优越的家庭,黎老师认为,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往往会尽量满足孩子在物质上的需求,孩子平时零花钱多,就会请同学吃饭、玩乐,身边围绕着很多朋友,孩子会有很强的优越感,他会认为朋友是通过钱来结交的。如果形成了这样的心理,孩子会以为所有问题都能用钱来解决。一旦父母不再给孩子零花钱,他就会感觉孤单,认为交不到朋友。黎老师建议,这时候家长需要多给予孩子关注,家庭氛围不要太多冰冷,教会孩子如何跟别人相处。
在学校方面,管理上可能有条条框框限制住孩子,黎老师认为,学校还可以给孩子组织多一些适合他们的活动;比如故事会,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去发现他们身上不同的闪光点,让孩子对别的事情有期待,慢慢去淡化他们对物质的过分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