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中午,武汉市黄陂区木兰草原景区大门旁,华锋农家菜餐馆几张桌子全部坐满,女老板彭三仙忙着上菜、结账,笑意盈盈。
在木兰草原周边,红火的农家乐有几十家。就在几年前,农家乐的老板们还是穷得叮当响的“泥腿子”,如今随便一家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叩开致富大门的,是黄陂风生水起的旅游业。仅今年国庆长假期间,187万游客涌入黄陂,“撒”下4亿多元。
黄陂属大别山革命老区,北部山多、地贫,过去最穷的山村人均年收入仅千元。该区曾引导农民种植芦笋、板栗、丰水梨,但难成气候。2002年,黄陂引进一家企业租赁乡镇林场,建起木兰天池景区,没想到一炮走红。
天池现象在黄陂区反响强烈。黄陂拥有盘龙殷商、木兰传奇等悠久文化,以及武汉最高的山、最大的森林公园。黄陂区旅游局负责人李乐林介绍,全区形成共识,把黄陂全域当成最大景区规划经营。引进人才、引入龙头企业,近几年该区打造出木兰草原、木兰清凉寨、大余湾、锦里沟等一大批景区,探索出一条以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兴农富民的道路,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区向旅游强区蝶变。
彭三仙是王家河街聂家岗农民。她说,当地土质含碎石沙土,人均耕种的土地不到1亩。以前家里人均年收入才两三千元,只能和老伴到建筑工地打工。
2007年,外出经商致富的吴建顺返乡租下聂家岗,建起木兰草原景区,员工招聘当地农民,旧村湾迁建成面貌一新的草原新村。农民拿上了工资,农田租赁费旱涝保收,不少家里还开起了餐馆旅馆,收入多了好几倍。
在外打工多年的彭三仙也回乡搞起农家乐,收入让她做梦难想:今年预计纯收入几十万元。“每天出门山清水秀,吃农家菜、赚旅游钱,让我进城我还不愿意哩!”
旅游业让农民致富、生态保护、产业升级,实现一举多赢。目前,黄陂区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的人数多达25万人,占全区人口四分之一,3A级以上景区数量达9家,居全省区县第一。去年该区旅游综合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50%。北部老区农民人均年收入1.2万元,比十二五初期翻一番。